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人力運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anpower Utilization
作者: 蓋浙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力運用指教育機構所培育人力與就業市場所需要的人才二者能夠作妥適的配合。就教育機構言,使教育投資不致浪費,學生所學專長能夠充分發揮,以達成充分就業的目標。對就業市場言,進用人才能夠學用配合才能相符,減少人才的異動,以提高生產效率。
  簡單來說,人力運用的意義與目的,其一是提高教育制度生出的效率,其二是達成充分就業目標。
  教育制度的外部效率(external efficiency)是隨外在生產力(external productivity)而定。所謂外在生產力指教育部門的資源與學生及社會所獲利益的關係。但如何估計「社會利益」(social benefit),事實上極為困難。因此學生在校時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如果畢業後不與社會脫節,學用配合,那麼教育制度的外在生產力就達到了。
  至於達成充分就業,是人力運用追求的目標,也是快速經濟成長的手段,但就業機會的增加,涉及到兩方面因素:一是勞動生產力的提高;一是需求的擴張。
  人力運用的效果如何,對其一國的經濟發生與成長有重大的影響。過去經濟學家過分強調物質投入及物質資本形成對於經濟發展的重要性,現在除重視資本等因素外,更重視人力資源及人力資本的形成與運用,因為只有人力能夠善用資本,操作生產工具,換句話說,人力能夠充分有效的運用,再配合其他的生產因素,才是促進經濟發展的主因。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人力運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