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仕女舞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Lakon Kabach Boran
作者: 戴雅雯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宮廷舞劇名。是柬普寨宮廷藝術中最重要的一種宮廷舞劇。其表演者都是統治者的后妃,正統上,每逢新王登基都會組織新舞團,由國王所指定的夫人來領導。仕女們依其體型而被訓練專為某個角色,可區分為男性、女性、猴子或怪獸四類角色。傳統上,男人不被允許跟女人一起出現,唯有扮演遁世者和丑角者例外。舞者在地面上移動的舞跡,偏向於圓形及線型;而手姿就像大多數東南亞系的舞蹈一樣,是抽象式或啞劇式的,不像印度的手印(Mudras,手姿語言)含有特定意義。宮廷仕女舞在柬普寨以外被稱為柬普寨皇家芭蕾,它的劇目在1990年代有六十支羅蹦(robom,純舞蹈作品)、四十支羅恩(roeung,舞劇)。在舞劇中,當表演區外舞台的女歌者合唱隊跟著pinpeat樂團的音樂伴奏唱出本文時,女演員便開始表演動作(啞劇)。演出的故事包括柬普寨版本的印度史詩《羅摩衍那》(Reamker)、爪哇的潘吉王子系列(Panji Cycle)、安魯達傳說(Anrudh,克里希納的孫子)、本生譚(Jataku)故事以及其它的地方傳奇。Pinpeat樂團,通常包括橫鼓(samphor),一對筒狀鼓(skor thom);銅鑼(Kong touch和Kong thom)、高低音木琴(roneat ek和roneat thung)、雙簧管(oboe)和一對小饒鈸(ching)。傳說中表演可能持續四天之久,每天有兩段各為超過四小時的故事。1940年代以來,漸漸趨向較短的節目,尤其為了海外演出,開始混合單元短劇以及抽象的群體舞蹈。
參照:
《Cambridge Dictionary of Asian Theatr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仕女舞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