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高譚清論 - 教育百科
ˊ
ˋ
  • 漢語拼音 gāo tán qīng lùn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tán qīng lùn
解釋:
高妙清雅的言談、議論。《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傳》:「到葉見霸,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也作「高談清論」、「清談高論」。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高譚清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漢語拼音: gāo tán qīng lùn
釋義:
即「高談闊論」。見「高談闊論」條。01.《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到葉見霸,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霸即解印綬去,勤還入新野界。」(源)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高談」一詞出現的時間相當早,在《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中就有「高譚清論」的用法。「譚」與「談」通。「高談清論」就是高雅不涉俗務地談論。後來「高談闊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指見地高超、範圍廣闊地談論始見唐代呂巖〈徽宗齋會〉詩的開頭兩句「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呂巖就是呂洞賓,相傳學道成仙,為八仙之一。後來這句成語引申有「痛快而無拘束地談論」的意思。例如《三俠五義》第二一回:「換盞傳杯,高談闊論。」又被引申泛指沒有實質內容,空泛而漫無邊際地談論。例如《文明小史》第一八回:「他們三個人圍著煙燈談天,席面上主賓四位,也在那裡高談闊論起來。」
典源:
此處所列為「高談闊論」之典源,提供參考。 《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趙勤,字益卿,南陽人。……為南陽太守,桓虞功曹,委以郡事。虞下車,葉令雍霸及新野令皆不遵法,乃署勤督郵。到葉(1)見霸(2),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霸即解印綬(3)去,勤(4)還入新野界。令聞霸已去,遣吏奏記陳罪,復還印綬去,虞乃嘆曰:「善吏如良鷹矣。」

〔注解〕 (1) 葉:葉縣,地名。地約在今河南葉縣南三十里。 (2) 霸:雍霸,漢葉縣縣令,生卒年不詳。 (3) 印綬:印信和繫在印信上的絲帶。綬,音ㄕㄡˋ。 (4) 勤:趙勤,字益卿,漢南陽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南陽太守。
書證:
01.《東觀漢記.卷一八.趙勤列傳》:「到葉見霸,不問縣事,但高譚清論,以激勵之,霸即解印綬去,勤還入新野界。」(源)
資料來源: 教育部成語典_高譚清論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