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跨企業聯合職訓中心(德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Überbetriebliches Ausbildungszentrum (Germany)
作者: 嚴翼長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由一個企業辦理職業培訓時,由於企業本身生產的專門化和分工不免陷於偏向某一方面;就是類似學校的職業培訓機構也無法給職訓生充分的專業培訓,所以德國職業教育當局主張設立跨企業聯合職訓中心,以補充培訓企業單位的不足,如此不僅可以減少培訓單位設備和教學的負擔,並且可以使學徒或將來的師傅獲得更廣泛的職業教育,提高職訓的效能。
  德國工商界只希望政府在設立聯合職訓中心時,予以財政上的支持,至於管理與保養方面則應該由工商、手藝單位負責。認為由他們自己管理的聯合職訓中心,可以避免官僚作風而更能順應經濟迅速變遷的需要。他們甚至於不希望由政府當局予以監督,認為應該由工商企業與手藝組織監督職訓中心的培訓工作,例如應由他們主持實際技能的考試,並且監督生產技能的練習。他們也要決定培訓的過程和所用的教材,這樣才會使職訓辦得有聲有色。一般高級職業學校的工場只能用於作操作與生產示範而已。
  工商和手藝單位代表人士認為可以使學徒或職訓生參加有培訓價值的生產工作以籌畫資金新建職訓中心,擴充並更新設備。但是由於培訓時間有限,只能有限度地採用這種辦法。企業培訓單位多半不能因培訓帶來經濟利益,如果重盈利就會忽視培訓的效果,將他們局限於生產過程當中,只能在狹窄範圍中學到少數的技能。這種職訓中心要避免剝奪學徒或職訓生的勞力。學徒的培訓是對整個行業的將來作長期的投資,他們雖然也要求收支平衡,但更要重視是培訓的教育目標。
  某些行業是適宜於在工商、手藝單位進行實際培訓,例如銷貨員、麵包師、屠宰夫等行業,只能在工作場所以傳統方式學習實際技能。有些職類必須首先在企業單位所屬實習工場接受基本教育,然後短期到聯合職訓中心接受跨企業的職業訓練,例如車輛技工、木工、泥水匠等。泥水匠每一年有四到六星期在跨企業職訓中心接受培訓。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跨企業聯合職訓中心(德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