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燎 - 教育百科
ˊ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ㄏㄨㄛˇㄅㄚˇㄏㄨㄛˇㄓㄨˊㄖㄨˊ:「ㄌㄧㄠˊㄐㄩˋ」。
  2. ㄖㄢˊㄕㄠㄖㄨˊ:「ㄒㄧㄥㄏㄨㄛˇㄌㄧㄠˊ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燎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o
解釋:
  1. 火把、火燭。
    【例】燎炬
  2. 燃燒。
    【例】星火燎原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liào
解釋:
[名]
火把、火燭。《詩經.小雅.庭燎》:「夜未央,庭燎之光。」漢.毛亨.傳:「庭燎,大燭。」
[動]
烘烤。《後漢書.卷一七.馮異傳》:「異抱薪,鄧禹熱火,光武對灶燎衣。」唐.章懷太子.注:「燎,炙也。」
[形]
顯明。《詩經.陳風.月出》:「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注音:
漢語拼音: liǎo
解釋:
[動]
焚燒。《書經.盤庚上》:「若火之燎於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唐.吳筠〈覽古〉詩一四首之一:「秦皇燎儒術,方冊靡孑遺。」
注音:
漢語拼音: liáo
解釋:
參見「燎漿泡」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燎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