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國際數學教學促進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for Mathematical Instruction, ICMI
作者: 邱守榕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數學教學促進會是當今層級最高的全球性組織,領導關心數學教育的人士進行跨國性的合作,探討共同的問題,與地方性的特殊需要,促進各國提升數學教育的成效。
  數學教學措施受教育制度、社會價值觀等課堂之外的因素所牽制與影響,原具有極強的本土性,然而,其中最素樸者「人」的學習特性,在族群之間與個體之間存在著共同性與差異性,皆須加以考量。早在二十世紀初,數學教學問題的跨國性質,就受到歐美大數學家的重視,除通信、聚會交換數學問題的研究心得外,已同時積極討論數學教學問題的共同困難與需要,及合作努力的可行性。
  一九○八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教授史密斯(D.E. Smith)在羅馬舉行的第四屆國際數學家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Mathematics, ICM)中,向數學家提議,針對數學教育的需要另創一會,當場通過,即選出德籍克萊恩(F. Klein),英籍格林希爾(G. Greenhill),瑞士籍費爾(H. Fehr)三人為委員,組成中央委員會主持會務。此會除在各國設立分會外,採用一八九九年在巴黎創刊之雙月刊〔國際數學課程評論〕(L'Enseignment-mathematique, Revueinter nationale Paraissant tous les deux mois)為機關報,徵集且印製參加國提出數學教育現狀之詳實報告,於一九一二年在英國劍橋舉行第五屆國際數學家大會時提出第一次會報,參加者二十七國印成的報告有一百五十種,待印者約五十種,後者成為數學教育史的重要文獻,司密斯則於此年選為委員。彼時,此會除了有系統地彙編各國數學教育現狀及改進運動的報告外,對數學教學最卓越的貢獻在探討並推廣圖解法、函數觀念及日常數學,規模甚大。可惜因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戰亂與敵對使得學者無法進行合作,會務遂告停頓。
  一九六○年代二次世界大戰戰後的承平時期,新數學課程改革運動遍布全球,由於各國數學課程發展計畫普遍遭遇頓挫,遂使各國數學家及關心數學教育的人士,再度點燃合作改進的希望。在一九六六年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中重提ICMI的理念,以及恢復會務,進行跨國合作的可能性、策略與時間表。會中決議,二年後由法國在里昂首辦第一次世界大會,隨後每四年辦一次,東主國由各國代表推選,稱作國際數學教育大會(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簡稱ICME),後來由於議題加速出現,內容也愈發沈重,遂每兩年增開一次區域性會議(Regional Conference on Mathematical Education,簡稱RCME)。
  此會有三個法定的子機構,數學史與數學教學國際社群(IGHPM),數學教育心理學國際社群(IGPME),婦女與數學教育國際組織(IOWME)。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試(IMO)也與其保持密切聯繫。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數學教學促進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