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力矩分配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moment distribution method
作者: 李常聲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求解結構力學問題的一種方法,此法於 1930 年由 Handy Cross 在其論文 ""Analysis of continuous forces by distribution fixed-end moment"" 中首先提出;主要是針對一些承受彎矩的剛性梁或靜不定橫梁結構系統的一種解析方法。力矩分配法初始是應用斜率—撓度(slope-deflection mothed)法推演而來,是說作用於上述桿件一端的總力矩應是以下數種條件下該端力矩的代數和:
  1.假設兩端都固定時,因桿件承受各種負載在此端(this end)所引生的力矩。
  2.假設僅彼端(other end)固定,此端因單位彎轉角所須之力矩。
  3.假設此端固定,被端有單位彎轉角時,在此端所引生之力矩。
  4.兩端因有相對位移,在此端所引生之力矩。
  在力矩分配法之推演中首先要定義三個係數:某一構件在多構件接頭的結合中,在此結台端所參予支撐的程度或謂可分配的阻抗力矩,可藉先定義之分配因數(distribution factor)來處理;在該構件的彼端因此所引生的力矩亦可藉傳遞因數(carry-over factor)來代入;當然此等係數均應與該構件因材料及幾何關係而定義之勁度(stiffniss factor)相關;準此再利用斜率—撓度法按需要的精度來近似求解,此一方法之應用已不再如同其他方法一樣的,其最後並不需要求解多元聯立方程式,此為特點之一。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力矩分配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