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與式管理 - 教育百科
參 | |
與 | |
式 | |
管 | |
理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articipative Management |
作者: | 高錦雪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所謂參與式管理,就是由一組人而非一個人參與決策。在這種管理方式下,每一單位必須小到所有成員都能全面參與的程度,而其共同關注的對象,也就是相互牽連的情事。因此館長在探討採編方面問題時,必須一併徵詢讀者服務人員之意見。討論重點亦當避免因人成事或廢事,力求就事論事,更著重其相互關係,以謀脫困解惑之方。此中領導者特質,比較著重於促進人際互動的領導能力。由於實際進入操作情況者有相當程度的參與,在決策過程中,有充分的相關資訊使領導者免於隔閡。更重要的是,決策即含共識,執行自更順利,其效應當更合各方需求與整體利益。 相對於權威式(Authoritarian)管理方針的參與式管理具有民主意識及時代性。就圖書館行政而言,前者是強人政治型態,一切由館長作主,由其制訂一切規章,決定一切事務。只是較開明者會在決策頒行之前,先試探部屬的反應,並予以相當程度的考慮而已。由於上行溝通管道未暢,基層員工意緒較為闌珊,而領導者因未能全然掌握館務狀況,不能作最佳決策。透過參與式管理,員工士氣、決策品質、上行溝通管道之效、行政人員與工作人員間之關係、員工對館務鵠的之接納、管制過程之品質與效率、以及服務等方面,皆可望有大幅改善。目前,此種管理方式主要見於學術圖書館,想係因其對館員學經歷要求較高、人員素質較齊之故。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參與式管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