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教育口號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Educational Slogan
作者: 陳照雄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口號(slogan)是指引發個人或集體情緒的文句或口號,缺乏認知的意義,沒有明確的文字定義、清晰的推論前提及嚴謹的邏輯架構,其目的只在激發人某方面的意識與情緒反應。教育口號也具有這種作用。美國教育哲學家謝弗勒(Israel Scheffer, 1923~)以為教育口號乃在為教育運動的主要觀念與態度,提供動員符號,以表達並促進精神上的團結。
  如美國進步主義者認為學校或課程應以兒童為中心或主體,教材應配合兒童的身心發展,所以提出「我們是在教兒童,而非教材」。又如反學校教育者認為學校弊端叢生,應予廢除,所以提出「學校已死」、「反學校教育」(deschooling)等口號,目的在激發人們的情緒,批評學校教育,反對學校的正規體制。
  謝弗勒認為解析教育口號,應注意其實際意義與字面意義之別。就字面意義而言,須了解其認知意義,釐清其概念與邏輯關係。就實際意義而言,須了解其所支持的理論與背景,其次應進一步問,口號所指的觀點或理論,是否值得支持,是否與所面對的問題具有關聯性,是否具有道德上的正當性,唯有如此,教育口號才不致淪為僵化的意識形態,而能掌握真正的教育涵義。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教育口號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