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吳玉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曾鉅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吳玉章(1878~1966),名永珊,字樹人,四川榮縣人。光緒十年(1884)開始讀書;十八年(1892)入成都尊經書院;二十一年(1895)至二十四年(1898),在自貢旭川書院就學;二十九年(1903),東渡日本,入成城學校學習;三十一年(1905)參加中國革命同盟會,三十二年(1906)在成城畢業,入岡山第六高等學校攻讀數理;三十三年(1907),辦理[四川]雜誌,宣傳革命,因之被日本政府判刑。宣統二年(1910)赴香港與黃興等策畫廣州起義;三年(1911),參加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岡起義,失敗後回四川策動榮縣獨立和內江起義。民國元年(1912),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總統府祕書,後到北京參與組織留法勤工儉學;二年(1913),袁世凱竊國,參加二次革命,失敗後遭通緝,被迫流亡法國;三年(1914)入法國巴黎法科大學,研究政治經濟學。四年(1915),與蔡元培、李石曾、法人歐樂等組織華法教育會,任會計,辦理留法勤工儉學。六年(1917),與蔡元培等回到北京,開設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同年赴廣州,參加孫中山發動的護法運動,失敗後奔走粵滬之間,繼續推動革命和開展留法勤工儉學活動。民國九年(1920),成立四川自治聯合會,開展自治運動。十一年(1922),任成都高等師範學校校長;次年,與楊闇公等組織中國青年共產黨;十三年(1924)被軍閥所迫辭去成都高師校長職務。十四年(1925),加入中國共產黨,創辦重慶中法大學,任校長;同年去廣州被選為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祕書長,並當選中央常務委員兼中常委祕書。十六年(1927),參加「八一」南昌武裝反抗活動,任革命委員會委員兼祕書長;失敗後去莫斯科,入中國問題研究院研究,後轉入中國勞動共產主義大學特別班學習,至十九年(1930)畢業,被分配到海參崴遠東工人列寧主義學校任教,講授中國歷史;期間,研究中國文字改革問題,主張漢字應該改革,走拉丁字母的拼音化道路。民國二十年(1931),參與在海參崴召開的新文字代表大會,制訂[漢字拉丁化方案];次年任蘇聯科學院遠東分院中國部主任;二十二年(1933),任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國部主任。二十四年(1935),出席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赴法辦[救國時報];二十五年(1936)回莫斯科東方大學任教。民國二十六年(1937)七七事變後,赴歐洲進行抗日宣傳工作;二十七年(1938)回國,任國民參政會參政員,並當選中共六屆六中全會中央委員。二十九年(1940),任延安憲政促進會會長,魯迅藝術學院院長,新文字幹部學校校長,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會;三十年(1941)任延安大學校長,陝甘寧邊區政府文化委員會主任。三十四年(1945),在中共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被選為中央委員,任中共出席政治協商會議代表;三十五年(1946)任中共四川省委書記;三十七年(1948)任華北大學校長。一九四九年以後,歷任黨政諸要職。
  在教育思想上,吳氏主張高等教育要堅持理論聯繫實際的原則,反對經驗主義,也反對教條主義;強調教師的主導作用,提倡尊師愛生,教學相長;建立多種學制、多種規格、多種形式的辦學體制;加速培養建設人才,學校要有嚴格的組織紀律,進行科學管理;並倡導推行漢字簡化和漢語拼音方案,以利掃除文盲、普及教育和推廣普通話。著作有[辛亥革命]、[中國文字的源流及其改革的方案]、[吳玉章回憶錄]等,輯有[吳玉章文集]。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吳玉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