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數理啟發法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lgorithmic-Heuristic Method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數理啟發法」在教學中含有數理和啟發兩個概念,包括教學、學習和作業三種動作,為蘇聯人蘭達(D. Landa)於一九五二至一九六一年提出並經過實驗,原名數理啟發說(Algorithmic-Heuristic Theory, AHT),雖應用算術計算為入門步驟,卻可廣泛的用於學習中的思考和理解,而且側重對學生的啟發。
  此法在數學概念中取其確切與規則性;啟發概念則取其在解題過程中,不求立即得到答案,而是先嘗試解決問題的一部分。如是便須應用思考並逐次發掘問題的關鍵,包括設想和問題有關的因素。
  蘭達提出此法是因鑑於舊式教學的若干缺點,如教師只灌輸知識,而不教學生「自行了解」並應用,以致學生在思考、理解和解題等方面,不知應用正確的方法。又如數學教學只注重計算,並未教導與數學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再則縱或教師偶然應用啟發的方式,卻籠統不明,以致學生不能循著所啟發的途徑進行。
  由是蘭達提出數理啟發法,旨在提示學生正確有效的學習方法,但更以指引教師應用確切有效的方法教學為前提。蘭達的方法包括幾個重點,即:(1)針對被忽略的心理直觀歷程;(2)將直觀歷程分為若干基本的運用部分;(3)明確描述各運用部分及其系統;(4)依前述之描述建構運算或啟發的原則,使中等程度的學生可以了解並逐漸進入熟練階段,(5)試驗方法的效果,然後修正或改進;(6)創新教學方法並建立模式;(7)時時試驗並改進。
  教學啟發法雖然可從數學甚至算術計算開始,其效果卻可擴大到許多方面的學習。第一,這種方法可以訓練有效的思考,從普通的思考到邏輯的思考,這是數學所以視為數理的基本科目,其功能不僅在教學一方面。第二,可以培養增進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即是以有效的思考方法為基礎,確切的理解和推理,應用的範圍極廣,也不限於數學一方面,啟發的作用就在於此。第三,培養學生在學習中自律、自制,並自行規劃活動項目的能力,最終發展成主動和獨立的學習精神。
  蘭達試驗的結果發現,學生在數學方面,不但增加了解題能力,而且樂於嘗試用各種方法來解同一個問題;同時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也會應用解題的方式來思考並尋找問題。教師也能多方應用啟發法,同時試驗改進教學,由學生學習進步,而得到教學的成就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數理啟發法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