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本團體 - 教育百科
基 | |
本 | |
團 | |
體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rimary Group |
作者: | 宋明順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本團體概念乃由美國社會學者顧里(Charles Cooley)首先使用。由於常與次級團體對比使用,因而也有譯為初級團體者。由於基本團體的特性在於成員之間的直接接觸,而次級團體的互動模式為間接接觸,因而也有分別譯為直接團體與間接團體者。 基本團體有以下幾項特徵:(1)規模小,通常不超過十數人;(2)直接接觸,面對面的互動;(3)自然形成;(4)成員彼此之間十分熟悉,乃是一種全人格的接觸;(5)成員之間互動頻繁,關係密切;(6)關係持久,不易中斷;(7)對外封閉,外人不易參與。最典型的基本團體為家庭、友誼團體、親族團體等。 基本團體的最大功能在於滿足個人的歸屬以及感情反應的需求。在這種團體中所發展出來的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使人感到安全及安定,避免孤獨的痛苦。這種滿足與人存在的本質密切相關,因此視之為是人生不可或缺的「基本」團體。 顧里強調基本團體在人格形成方面的重要功能。認為基本團體乃是孕育人格的場所,或是培育人性的源頭。舉凡人性之重要內涵,如愛、同情心、真誠、互信互賴等情操,均在此團體中培養形成。 在社會愈趨工業化、都市化、世俗化的時代,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關係也變得膚淺、表面化、功利化、物質化,容易產生心靈空虛、情感飢渴狀態,因此能滿足情感需求以安定人心的基本團體 ,在今日社會也變得愈為重要。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基本團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