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退火 - 教育百科
退
ˋ
ˇ
  • 漢語拼音 tuì huǒ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tuì huǒ
解釋:
1.一種金屬熱處理方法。將金屬材料加熱至適當溫度後,緩緩冷卻,可增加金屬的韌性。
2.中醫上指消除病理上口乾舌燥等現象,稱為「退火」。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退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annealing
作者: 葉銘泉
日期: 2002年12月
出處: 力學名詞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退火為材料在高溫爐中停止加溫後,維持一段時間(通常為一至二小時),然後在爐中使溫度慢慢下降,或移到爐外空氣中冷卻者。退火之作用通常為消除材料因加工所引致之殘留應力,使回復至原始狀態。一般在做實驗時,為使材料在實驗前之狀況維持一致,需於試片加工後,作消除應力之退火處理後才能實驗,所得之數據才不受殘留應力之影響。退火後之材料會變得較軟,施加負載後會產生硬化之行為。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退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基本資料
英文: annealing
日期: 1984年
出處: 保健物理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將晶體如氟化鋰(LiF)、硫酸鈣(CaSO4)等固態材料加熱,再緩慢冷却的過程。對於熱發光劑量計而言,這過程是將剩餘陷於介穩能階陷阱中的電子,使其獲得能量躍遷至傳導帶,再和電洞結合而放出光子。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退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語辭典_退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thè-hué/thè-hé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降火氣,中醫上指消除病理上口乾舌燥等現象。
同義詞: 清火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台語常用詞辭典_退火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臺灣台語 退火清火 相關臺灣客語 退火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