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喘月吳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比喻因驚恐而疑懼的人。見「吳牛喘月」條。 |
|
典故說明:
此處所列為「吳牛喘月」之典故說明,提供參考。水牛原產於長江、淮水流域一帶,生性怕熱,所以夏天時喜歡泡在水中或待在樹蔭下休息。因為太陽的熱力實在太過強烈,水牛深受其苦,因此有時在晚上看見月亮,誤以為是太陽已經出來,氣溫又要升高,而被嚇得氣喘吁吁。所以在漢代應劭的《風俗演義.佚文》中便有「吳牛望月則喘」之語。後來「吳牛喘月」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人見到曾受其害的類似事物而過分害怕驚懼。也用來形容天氣酷熱。在《世說新語》中有一個關於「吳牛喘月」的故事。晉武帝的臣子滿奮很怕冷,有一次他看到琉璃窗外頭的寒冷景象,即使知道琉璃窗很厚實,不會透風,仍不由得打起寒顫。武帝看到了就笑他,滿奮便很不好意思地回答:「我像吳牛一樣,只要見到了月亮就會氣喘吁吁。」
|
|
典源: 此處所列為「吳牛喘月」之典源,提供參考。 #漢.應劭《風俗通義.佚文》(1)吳(2)牛望月則喘,使之苦(3)於日,見月怖,亦喘之矣。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 (2) 吳:指長江、淮水一帶的地區。 (3) 苦:痛苦。〔參考資料〕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滿奮畏風。在晉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實密似疏,奮有難色。帝笑之。奮答曰:「臣猶吳牛,見月而喘。」 |
|
書證:
01.唐.譚用之〈寄王侍御〉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燕歌別後休惆悵,黍已成畦菊已開。」
02.宋.辛棄疾〈雨中花慢.馬上三年〉詞:「心似傷弓塞雁,身如喘月吳牛。」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喘月吳牛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