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大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大體〕是〔韓非子〕中的一篇;意為治理國家當顧全大體,因而要宏觀宇宙,從大處著眼,然後決定治國的方策。篇文開始說:「古之全大體者,望天地,觀江海,因山谷。日月所照,四時所行,雲布風動。」這是從對自然界的觀察,可以悟出其中的道理。由此印證,治國當「不以私累己(即不受私心支配),寄治亂以法術(即用法術治國),託是非於賞罰(即賞是罰非),屬輕重於權衡(即依法度衡量功過的輕重),不逆天理,不傷性情,不吹毛而求小疵,不洗垢而察難知(即不究細微不重要之處)。」以公正的態度,完全依法行事,法確定不移,可以取信於民;人民守法務本,國家可以安定而富強。
  因貫徹實行法術而國家安定的狀態,韓非說是:「心無結怨,口無煩言,故車馬不疲弊於遠路,旌旗不亂於大澤,…人無離法(即違法)之罪,魚無矢水之禍。」歸結起來,韓非說:「大人寄形於天地而萬物備,歷心於山海而國家富。上無忿怒之毒,下無伏怨之患。上下交順,以道為舍,故長利積。大功立,名成於前,德垂於後,治之至也。」是因看到大體而能明白大道理,是治國應有的見地和胸襟。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大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