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不見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mù bù jiàn jié |
解釋:
1.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史記.卷四一.越王勾踐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 2.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韓非子.喻老》:「臣患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宋.王安石〈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目不見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睫毛。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語本《韓非子.喻老》。後亦用「目不見睫」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 |
|
典故說明:
春秋時,楚莊王想要攻打越國,莊子就問他為什麼要攻打越國?他回答說:因為越國政亂兵弱。莊子聽了便說出他心裡的憂慮:「君王你的智慧正如眼睛一樣,可以看見百步之外的東西,卻不能看見自己的睫毛。楚國軍隊曾敗給秦、晉,因此喪失數百里的土地,這是兵弱。強盜莊蹻在楚境內四處作亂,官吏卻拿他沒辦法,這是政亂。君王你看不見自己國家的亂象,卻想攻打越國,這是見遠而不能見近。」於是楚莊王打消攻打越國的念頭。後來「目不見睫」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見遠而不能見近。另外,《胡非子》:「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也指見遠而不能見近的意思,只是用字不同。眥(ㄗˋ),眼眶。意指眼睛看不見自己的眼眶。「目不見睫」亦用來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吾不貴其用智之如目,見毫毛而不見其睫也。」正用此意。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比喻人無自知之明,不能看見自己的過失。貶義。 使用類別 用在「不知自省」的表述上。 例句
|
|
辨識: 近義成語 |
|
典源: #《韓非子.喻老》(1)楚莊王欲伐越,莊子諫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亂兵弱。」莊子曰:「臣患(2)智之如目也,能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見其睫(3)。王之兵自敗於秦、晉,喪地數百里,此兵之弱也。莊蹻為盜於境內,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亂也。王之弱亂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難,不在見人,在自見。故曰:「自見之謂明。」
〔注解〕 (1) 典故或見於《胡非子》。 (2) 患:憂慮、擔心。 (2) 睫:音ㄐ|ㄝˊ,長在上下眼瞼邊緣的細毛。〔參考資料〕 《胡非子》(據《藝文類聚.卷一七.人部一.目》引)目見百步之外,而不能見其眥。 |
|
書證:
01.宋.王安石〈再用前韻寄蔡天啟〉詩:「遠求而近遺,如目不見睫。」
02.宋.楊簡《慈湖遺書.卷八.家記二》:「斯事至易至簡,如輿薪其前,而人自不見;如鐘鼓震其旁,而人自不聞;如目不見睫,以其太近;如玉在其懷中,而終日奔走索諸外。」
03.宋.吳儆〈題新安僉廳拄笏亭〉詩:「高山如高人,可仰不可褻。山中老鉏犁,山前走車轍。終日對孱巖,如目不見睫。」
04.清.錢大昕〈欹器銘〉:「好勝敵至,多藏盜憎。目不見睫,勿謂視明。」
05.清.袁枚《隨園隨筆.卷上.天時地志類.地理之難》:「牧齋註杜,以潼關為唐始立,而竟忘曹操之殆死潼關,則真乃目不見睫耶?」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目不見睫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