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循 - 教育百科
ˊ
  • 部首 ㄔˋ
  • 部首外筆畫 9
  • 總筆畫 12
  • 漢語拼音 xún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ㄗㄨㄣㄓㄠˋㄓㄠˋㄖㄨˊ:「ㄒㄩㄣˊ」、「ㄒㄩㄣˊㄍㄨㄟㄉㄠˋㄐㄩˇ」、「ㄒㄩㄣˊㄒㄩˋㄐㄧㄢˋㄐㄧㄣˋ」。
  2. ㄒㄩㄣˊㄏㄨㄢˊㄓㄡㄦˊㄈㄨˋㄕˇㄖㄨˊ:「ㄒㄧㄝˇㄧㄝˋㄒㄩㄣˊㄏㄨㄢˊ」、「ㄜˋㄒㄧㄥˋㄒㄩㄣˊㄏㄨㄢˊ」、「ㄒㄩㄣˊㄏㄨㄢˊㄒㄧˋㄊㄨㄥ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循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1. 沿襲、遵守、依照。
    【例】依循、循軌、因循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xún
解釋:
[動]
1.沿著、順著。《左傳.昭公七年》:「循牆而走。」《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2.遵守、依照。如:「依循」、「循規蹈矩」。《禮記.射義》:「卿大夫循法為節。」
3.撫摩。《韓非子.說林下》:「其一人舉踶馬,其一人從後而循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漢書.卷五四.李廣傳》:「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
4.巡視。通「巡」。《墨子.迎敵祠》:「縣師受事,出葆,循溝防。」《禮記.月令》:「循行國邑,周視原野。」
[形]
善良守法的。如:「循吏」。
[副]
逐漸、漸漸。如:「循循善誘」。《聊齋志異.卷一.青鳳》:「蓋循循善教,有師範焉。」
[名]
姓。如南朝時梁有循景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相關資料連結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sūn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照著原來的樣子重新再描一次。
音讀: sû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循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沿著、順著。《說文解字.彳部》:「循,行順也。」《左傳.昭公七年》:「循牆而走。」《淮南子.本經》:「五星循軌而不失其行。」

2. 遵守、依照。如:「依循」、「循規蹈矩」。《禮記.射義》:「卿大夫循法為節。」明.徐霖《繡繻記》第三齣:「空勞數行書,蹈規循矩沒是非。」

3. 撫摩。《韓非子.說林下》:「一人舉踶馬,其一人從後而循之,三撫其尻而馬不踶。」《漢書.卷五四.李廣蘇建傳.李廣》:「數數自循其刀環,握其足。」唐.顏師古.注:「循謂摩順也。」

4. 善。如:「循吏」。唐.張說〈奉和聖製賜崔日知往潞州應制〉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皇。」清.俞正燮《癸巳存稿.補遺.程友石說文類求序》:「既而友石出宦,有循績,不復以文學名。」

5. 逐漸、按次序。如:「循循善誘」。《論語.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宋.朱熹.集註:「循循,有次序貌。」《聊齋誌異.卷一.青鳳》:「蓋循循善教,有師範焉。」

6. 巡視。通「巡」。《禮記.月令》:「循行國邑,周視原野。」《墨子.迎敵祠》:「縣師受事,出葆,循溝防。」

7. 姓。如南朝時梁有循景智。

注音: ㄒㄩㄣ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循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