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術審議委員會 - 教育百科
學 | |
術 | |
審 | |
議 | |
委 | |
員 | |
會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曾火城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術審議委員會(簡稱學審會)最初成立於對日抗戰期間;自民國二十九至三十八年(1940~1949)前後已歷三屆。政府遷臺後,會務因故停頓。民國四十四年,教育部基於本身職責,乃正式恢復學審會的設立,以期網羅專家集思廣益,達成教育學術相互發展的雙重使命。〔教育部學審會組織條例〕自民國四十四年五月二十七日公布後沿用迄今,未曾修訂或變更。根據組織條例的規定,學審會的任務、人員設置、會議等概況如下: 1.任務:學審會的任務,主要在於審議下列五大事項:(1)高等教育之重要改進事項;(2)學術研究之獎勵與補助事項;(3)國際文化合作事項;(4)專科以上學校教員之資格事項;(5)學位之授予事項。 2.人員設置及會議:為了有效達成上述任務,依規定學審會得設置委員一百人、名譽委員若干人、常務委員七至九人、祕書一人、專員一人、幹事二人等;其中祕書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兼任,專員、幹事則由教育部派充之。有關委員的聘任及會議情形如下: (1)委員:由教育部就曾主持高等教育機關或學術團體成績卓著者,或對學術有特殊貢獻者,按學科分配聘任之;委員的任期為兩年,期滿得予續聘;民國八十三年(1994)計聘有九十九位委員。委員會議每半年召開一次,由教育部長主持,必要時得召開臨時會議,負責審議有關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之重大事項。 (2)名譽委員:由教育部就教育學術文化界聲望卓著人士聘任之,學審會遇有重要會務得隨時諮商,俾利審議工作進行。 (3)常務委員:由教育部長於委員中聘任之;目前按文、法、商、理、工、農、醫、藝術、教育等九個類科聘有九位常務委員。常務委員會議每月召開一次,負責處理學審會日常業務。 上述乃學審會之任務、人員設置及會議等概況。學審會成立至今已歷二十屆計四十年之久,經其審議之教育、學術案件為數可觀,對於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及學術水準的提升,有其不可磨滅的貢獻。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術審議委員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