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字優效果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Word Superiority Effects
作者: 丁振豐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字優效果是有關文字辨識研究的一項發現;根據研究結果,對於無意義的字或單一字母而言,有意義的字具有某些特點,足以使「字」本身或其組成字母較容易辨識。這種辨識差異的效果,稱為字優效果。不僅英文字有字優效果,中文字也有同樣效果。
  當代認知心理學中解釋字優效果的理論,主要有下列四個:
  第一個是「全字」或「字形」假說(whole word hypothesis)。這個假說主張:如果在瞬間顯示(通常刺激呈現5至10 msec.)下,一個字的組成字母未能得到充分的屬性分析時,則整個字所具有的特性,如「字形」,將有助於組成字母的識別;相對的,在相同的情況下,無意義的「字」的字形無助於字母的識別。
  第二個理論是複雜猜測(sophisticated guessing)模式。這個模式是,在瞬間顯示下,「字」只有某些字母或字母的局部能看到,受試者就是以所看到的字母或字母的局部,去猜測看不到的部分;猜測的過程是先決定幾個可能性,然後再依照自己的語言知識,從幾個可能性中選出一個最可能的來作為答案。
  第三個理論是標準偏倚(criterionbias)模式。這個模式和複雜猜測模式同樣認為在瞬間顯示下,「字」只有某些字母或字母的局部能看到,但標準偏倚模式並不主張個人的語文知識是在對看不到的部分提供幾個可能性,再從其中選擇一個最可能的;而是認為受試者的語文知識的作用,是在少量的視覺刺激下,能產生「字」的知覺。因此,標準偏倚模式中受試者的語文知識的作用是在知覺階段,而不在反應衍生的階段。
  第四個理論是訊息保留模式,主張人對語文刺激的知覺是由一套具有層次性的「偵測器」系統負責。這套系統是由「屬性」偵測器、「字母」偵測器、「字」偵測器所組成;這套系統偵測器的層次由低而高,是「屬性」、「字母」、「字」。因此當外界進來語文訊息時,相關的「屬性」偵測器受刺激物激發而引起反應,這些偵測器發送訊號到「字母」偵測器;但是在一個字母所有屬性的「屬性」偵測器都傳來訊號時,才能使這個字母的「字母」偵測器反應,而產生對這個字母的知覺。當「字母」偵測器受到不相干的「屬性」刺激時,會產生抑制的效果。同理,一個「字」偵測器是受激發或受抑制,要看所組成字母的「字母」偵測是否都傳來訊號或接到不相干「字母」偵測器發出的訊號。以訊息保留模式的系統說,當刺激物為「字」時,「屬性」、「字母」、「字」三個偵測器都呈現激發的狀態,當呈現的刺激物為「非字」時,則只有相關「屬性」、「字母」屬性偵測器呈現激發狀態,而沒有任何「字」的偵測器的活動。「字優」效果之產生也就是因為「字」比「非字」能引起「字」偵測器的反應。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字優效果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