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生中心課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udent-Centered Curriculum
作者: 楊思偉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學生中心課程正如其字面所示,是以學生個人的興趣和需要為主體而進行教學,而不是按事先安排好的課程單元進行,這樣的觀點基本上和兒童中心課程相同。(參見「兒童中心課程」)
  學生中心課程的興起,導因於傳統上以課程內容為中心,易形成狹隘、枯燥、且毫無樂趣的學習。部分學者認為使學生對所學內容產生興趣是教學成功的要素,此外重視學生個體之間的個別差異,以及考慮適應學生不同的發展階段也很重要。他們反對認為學習一個學科的結構和內容,是對學生智能發展最好的訓練的理論。提倡學生中心課程的學者認為,學校之教學活動,一定要考慮到學生身體、情感、社會及智力等各方面的發展,他們強調學生中心課程能培養出一種獨立、具創造性和能自我成長的人。
  學生中心課程不僅強調課程計畫過程,其他如學生和教師的任務、所需要的資料和設備、及教學技巧方面和科目中心課程不同。不過學生中心課程至少有下列三項問題:(1)無法確切說明和學科課程真正不同的理論觀點;(2)必須解決師資素質和師資培訓問題,因為這種課程對教師的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3)只以學生的興趣和需要為基礎的課程,恐怕無法使學生學習到社會所需要的技能、態度和知識。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學生中心課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