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民元教育宗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伍振鷟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民元教育宗旨〕乃民國元年(1912)九月二日,教育部以民國成立,國體更新,前清所制定的教育宗旨,自不適用,因此頒布新的教育宗旨為:「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教育、軍國民教育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民元教育宗旨〕,出於當時教育總長蔡元培的建議;蔡氏在其〔對教育宗旨之說明〕中,曾提出五項主張作為教育宗旨的內容,說:「當民國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盡其任務,不外五種主義: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是也。五者以公民道德為中堅,蓋世界觀與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為根本。」關於此五種主義,蔡氏並另發表〔對於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詳加說明;要以「五者皆今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廢者也。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德育主義三者為隸屬於政治之教育;『吾國古代之道德教育則兼涉世界觀者,當分別論之。』世界觀、美育二者為超軼政治之教育。」
  蔡氏不僅區分教育為隸屬於政治的與超軼政治的兩大類,同時更提撕一「實體世界」的觀念,與「現象世界」相對,以為最高的理想。認為:「現象世界之事為政治,故以造成現世幸福為鵠的;實體世界之事為宗教,故以擺脫現世幸福為作用。而教育者,則立於現象世界而有事於實體世界者也。」由於教育立於現象有事於實體世界,故教育於隸屬政治的教育之外,更須有超軼政治的教育,即世界觀教育與美育。所謂世界觀教育,蔡氏的觀點是:「循思想自由言論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學一宗門之教義梏其心,而惟時時懸一無方體無始終之世界觀以為鵠。」至於美育,蔡氏認為:「美育者,合美麗與尊嚴而言之,介乎現象世界與實體世界之間,而為之津梁。」
  蔡氏五項主張,僅公民道德、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與美育四者被接受,納入〔民元教育宗旨〕之中,而世界觀教育一項,以陳義過高,在當時頗遭疑慮,未獲採用。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民元教育宗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