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積木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jī m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mù
解釋:
  1. 一種玩具。以木頭或塑膠等材質製成,有各種形狀及色彩,能組合成多種形式的建築物及圖案。可藉以啟發智慧及組織能力。
    【例】這兩位小朋友正在同心協力的將積木組合成一間房子。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積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ī mù
解釋:
1.積聚的木材。北魏.酈道元《水經注.寇水注》:「唐水汎漲,高岸崩頹,城角之下有大積木。」
2.兒童玩具。由各種形狀色彩的木塊組成,用以組合建築物或車船等,可藉以啟發兒童智慧及組織能力。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積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lock
作者: 鄧慧慧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積木是一種建構性的玩具。兒童由觀察與操作,從一次又一次的堆砌、排列、組合中,把零散的單位組合成一個完整的物體,並且在操作中體會觀察出空間位置的概念,也了解部分與全體的相關性,並能逐漸建立心理的秩序,對幼兒懵懂末開的內心世界具有引導統整的效果。
  一般市面可見的積木材質有木料、竹子、硬紙類、塑膠等;形狀則不一而足,而積木的大小、體積、數量依兒童年齡的不同而有異,大致上年齡層低的幼童適合質地軟、體積大、顏色種類較少、數量少、較容易組合的積木;年齡漸大,積木質地可較硬,重量加大、體積縮小、顏色增多,以增加建構的複雜性。積木的玩法,可由操作者完全自由建構,以發揮想像力與組合能力。
  根據觀察,可將幼童建構積木分成幾階段:
  第一階段:「單位」感受認識期,這一階段的幼童由觸摸與視覺,了解積木的基本形狀單位,並試著作累積與序列。
  第二階段:小規模建構期,經由前一階段的試驗、兒童認識了「單位」開始使用較前期數量多的積木堆疊、排列、組合,嘗試較高技巧的堆砌,並有了空間位置的概念。
  第三階段:大規模建構期,經由前期的較少數量積木建構到較多數積木建構,長與高的擴充、深刻認識部分與全部的關係,有時也對他人堆疊的作品加以模仿與比較。
  第四階段:有目的堆砌是此一階段的特色,兒童試圖利用積木的堆疊來表達一些事物,如排火車、高架橋、築公園等,也請大人或玩伴做有計畫的大型建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積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