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專注技術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Focusing
作者: 劉焜輝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專注技術為詹德琳(Eugene T. Gendlin)所創。詹氏認為個體有感情的流動,視覺意像或語言所能表達的只不過是感情的一部分,此感情的流動和象徵的互動作用之過程就是「專注技術」。
  感受感覺的心理治療有下列特徵:(1)晤談的方向比晤談的內容重要。凡是來談者只談外在事件,心理治療多半歸於失敗,反之,能夠感受感覺的來談者心理治療都可能成功;(2)來談者的體驗被重視。心理治療所重視的,與其說是價值概念,毋寧說是形成價值概念前的過程;(3)體驗層次的加深。專注的可貴處在於促使來談者自己去體會內在行為;(4)重視身體的感覺。詹德琳把身體感覺分為三種。其一為生理存在的身體感覺,其二為「感受感覺」的身體感受,其三為潛意識的身體感覺。專注技術所重視的是感受的感覺(felt sense)。
  詹德琳的專注技術,有預備階段及七個步驟。預備階段:實施專注技術之前,需要放鬆。第一步驟:理出一片空間,並非把困擾自己的事情忘卻,乃是要「保持一定的距離」。第二步驟:選擇一個問題,要從「理出空間」後自己所牽掛的事情中選擇一個問題,進行專注。第三步驟:把握對於問題的感受感覺,感受感覺是對於自己所牽掛的事情之整體的感覺。第四步驟:認清正確方向,旨在對所感受的找出一個方向。第五步驟:印證方向與感受是否產生共鳴,即印證此方向是否正確。第六步驟:提出疑問,即這件事情的關鍵何在、需要產生那些東西,如果方向變得更糟,到底會怎樣。第七步驟:接納,一旦感覺轉變達成,就可以表露過去未曾察覺的事情,對於新察覺到的要去接納。
  專注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可以分為心理治療上的應用及一般情境上的應用。臨床上的應用有兩種:(1)以「專注」過程為中心的心理治療,最典型的用法是把「專注」的步驟導入心理治療上,根據當事人在每一步驟的反應,在心理治療上做適當的處理。(2)以心理治療為中心的「專注」,要注意下列各點:目的何在:心理治療過程中導入「專注」,是藉其獨特而具體的體驗來增進治療過程而達到治療的目的;問題何在:治療者對於來談者所體驗的問題應具有治療的問題意識,才能在臨床上重視專注的問題;感受感覺的形成:專注非常重視專注者在身體感覺上的不加任何限制的經驗。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專注技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