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妙 - 教育百科
ˋ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ㄇㄟˇㄏㄠˇㄇㄟˇㄑㄧㄠˇㄖㄨˊ:「ㄇㄟˇㄇㄧㄠˋ」、「ㄑㄧㄠˇㄇㄧㄠˋ」、「ㄐㄩㄝˊㄇㄧㄠˋㄏㄠˇㄘˊ」。
  2. ㄐㄧㄥㄨㄟˊㄖㄨˊ:「ㄇㄧㄠˋㄓˇ」、「ㄐㄧㄥㄇㄧㄠˋ」、「ㄠˋㄇㄧㄠˋ」、「ㄕㄣˊㄐㄧㄇㄧㄠˋㄙㄨㄢˋ」、「ㄇㄛˋㄇㄧㄥˊㄑㄧˊㄇㄧㄠˋ」。
  3. ㄧㄡˇㄑㄩˋㄖㄨˊ:「ㄇㄧㄠˋㄩˇㄖㄨˊㄓㄨ」、「ㄇㄧㄠˋㄑㄩˋㄏㄥˊㄕㄥ」、「ㄓㄜˋㄉㄧㄢˇ˙ㄗㄓㄣㄇㄧㄠˋ!」
  4. ㄇㄧㄠˋㄌㄧㄥˊㄋㄧㄢˊㄑㄧㄥ˙ㄉㄜㄖㄨˊ:「ㄇㄧㄠˋㄌㄧㄥˊㄋㄩˇㄌㄤ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妙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o
解釋:
  1. 美好。
    【例】美妙、絕妙好辭
  2. 神奇、奇巧。
    【例】巧妙、神妙、妙手回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miào
解釋:
[形]
1.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傳》:「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神奇、奇巧。如:「巧妙」、「奇妙」、「奧妙」、「玄妙」、「微妙」。
3.有趣的。如:「這個點子真妙!」
4.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名]
1.精微深奧的事理。《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欲,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2.姓。如明代有妙齡。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miāu
又音: biāu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神奇、巧妙。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妙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美好。如:「美妙」、「絕妙好辭」。《廣韻.去聲.笑韻》:「妙,好也。」《漢書.卷九七.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平陽主因言延年有女弟,上乃召見之,實妙麗善舞。」宋.蘇軾〈紅梅〉詩三首之二:「也知造物含深意,故與施朱發妙姿。」

2. 神奇、奇巧。如:「巧妙」。《玉篇.女部》:「妙,神妙也。」《梁書.卷三.武帝本紀下》:「草隸尺牘,騎射弓馬,莫不奇妙。」《老殘遊記》第二回:「其妙處,在說得極快的時候,聽的人彷彿都趕不上聽,他卻字字清楚,無一字不送到人耳輪深處。」

3. 有趣。《文明小史》第二七回:「他表兄更是妙人,衣服換過,靴子仍舊在腿上,一個呵欠,煙癮發作。」

4. 精微深奧之事理。《集韻.去聲.笑韻》:「妙,精微也。」《老子》第一章:「故常無慾,以觀其妙。」唐.白居易〈動靜交相養賦〉:「故老氏觀妙,顏氏知幾。」

5. 幼小。漢.王符《潛夫論.思賢》:「皇后兄弟,主婿外孫,年雖童妙,未脫桎梏。」唐.錢起〈送傅管記赴蜀軍〉詩:「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略縱橫年且妙。」

6. 姓。如明代有妙齡。

注音: ㄇㄧㄠ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妙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