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選擇性思考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elective Thinking
作者: 賈馥茗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選擇性思考」是在思考的內容材料中,存在著若干狀況或條件,從其中抽出一個或數個從事思考活動。「抽取」可能由於特別注意,即注意力指向的一項或數項。注意力可能由興趣、必須或主觀所引起,然後決定就從這方面「想起」。
  選擇性思考顯然是一種心理活動,這種活動在日常發生的相當頻繁。其中既然含著選擇作用,所以必須排除無意識的或隨機而發的思考。由此確定的說,此時在思考的領域中,必然同時存在著一個以上「可想」的材料,先是「混為一體」,然後選出「要想」的想下去;所決定要想的,可能有目的,如區分清楚或確定方向,以解決問題;他可能並無目的,只是要「想」,後者雖然是經過選擇的,卻末必出現結果。
  選擇性思考中常含有新舊兩種材料,其作用則含有記憶、聯結、同化、比較判斷、理解等。在解決實際問題方面自有其實用價值;在探討理論問題方面,則有助於知識的形成。唯在選擇時的主觀可能影響正確性,也可能缺乏周延性。這兩者只見於「選擇」方面,思考活動是時常可以發生的,故而一次或一時的選擇不足成為長時的定論,即是還有再次選擇、重作思考的可能。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選擇性思考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