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情境分析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ituations Analysis
作者: 張鍠焜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情境分析又稱情境邏輯分析,是一種解釋人的行為的方法。情境分析所要解釋的是嘗試以有限手段達成目標的行為,並假設行動者會衡量情境,採取有效的手段以達成目標。最先提出情境分析概念的是卡爾.波帕(Karl Popper, 1902~1994),他主張藉情境分析建立典型社會情境的模型,來解釋社會事件。
  波帕指出,情境分析假設行動者依據情境採取妥適的行為,但他並不認為人類的行為都是合理的,而是一切行為都有脈絡可循。即使是瘋人的行為也有其邏輯,只是因為他們對情境的認知不同於常人,或因為他們因應問題情境的知識有限,因此做出異於常人的舉動,被一般人認為不合理。例如一個人面對迎面疾駛而來的車輛,為避免車禍而急向後跳;一般人若遇到此種情境,則是向左右閃避。這位行動者所採取的行為被一般人認為不合理,但是這可能是因為行動者錯估了車輛的速度,以為向後跳,遠離來車即可避開。或者,他是偏執地以為向後跳是唯一的躲避方式。因此,依據他對問題狀況、行動目標、行動方式等情境因素的認知,「向後跳」這個行動對他本人而言,仍是「合理」的作法。
  情境分析屬於假設演繹解釋,固然無法百分之百了解行為的真相,但不失為合理的分析方式。依情境分析,將一個行為析列出行動者的目標、行動者的心理-社會-倫理-環境背景、行動者對情境的看法與行動結果等邏輯關聯系列,便可對行為作出解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情境分析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