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虛擬國際權威檔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簡稱VIAF
作者: 林淑芬
日期: 2012年10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基於以使用者為中心的概念,全球採用同一標準形式和結構的權威控制觀念已漸漸轉變,建議權威紀錄以展現使用者習用的語文、字型為主。2003年於柏林召開的國際圖書館協會聯盟(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簡稱IFLA)會議上,德國國家圖書館(Die Deutsche Bibliothek,簡稱DDB)、美國國會圖書館(Library of Congress,簡稱LC)和美國國際圖書館電腦中心(OCLC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簡稱OCLC)一致同意開發一個個人名稱的「虛擬國際權威檔」(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簡稱VIAF)。2005年又加入了法國國家圖書館(Bibliothèque nationale de France,簡稱BnF),2008年再加入瑞典國家圖書館(Kungliga bilioteket,簡稱KB)。VIAF計畫的目標是要證明自動連接來自各個不同國家權威檔紀錄的可行性。計畫最初是連接LC和DDB兩館的名稱權威紀錄,形成一個統一的虛擬名稱權威檔,軟體由OCLC負責開發,以嚴密設計的演算法比對兩個權威檔間的個人名稱權威紀錄,但又可以允許國家或區域性的不同權威形式同時存在,支援採用習用的語言、字型和拼法標目形式的需求。為解決兩個參與機構的權威標目比對時,一名多人、一人多名,或是名稱標目形式差異等情形,建立程式比對法則非常重要。專業團隊運用權威紀錄中的欄位670「來源註」,以抽取該標目所連結的最出書目資料,此外,善用書目紀錄中的重要線索加以組合,例如題名、ISBN、生卒年、合著者、出版社、作品主题範圍等,可以抽絲剝繭,將標目實體的背景資料完整建立起來,以提供程式比對是否為同一人名時的辨識基礎。結果顯示經過比對,兩個權威檔中共有的70%的個人名稱可以自動連接,其錯誤率小於1%。本項計畫最初是以美國國會圖書館的人名權威檔(Library of Congress Name Authority File,簡稱LCNAF)和德國國家圖書館的人名權威檔(Personennormdatei,簡稱PND)兩個加強後的權威紀錄進行比對,之後參與的國家,其處理過程也都是遵循以上流程(參見圖1)。之後各機構對於其權威紀錄有所更新或維護時,則是透過開放典藏計畫(Open Archives Initiative,簡稱OAI)機制,使用者可以在VIAF系統中看到各參與機構所建權威記錄的最新狀態。截至2009年秋天,VIAF的參與單位已由剛開始的LC、BnF、DDB及OCLC等四所全程參與者,擴增到15個參與機構。VIAF已經可以提供檢索使用,網址為︰http://viaf.org/,系統採Unicode,可處理包含拉丁字、阿拉伯、希伯來以及中、日、韓文等文字。系統以各參與國的國旗代表該國提供的權威紀錄,另外,也可以呈現該標目所連結的著作和統計分析,同時也能支援以UNIMARC、MARC21和RDF顯示該筆紀錄。在範圍上,初期雖以個人名稱開始進行試驗,但目前除了「概念」不包括在內之外,已將範圍擴大至地名、團體名稱、題名、家族、事件等。此外,也開始考慮除了國家層級以外的來源紀錄。目前除圖書館界外已有多個申請機構是來自檔案館和博物館,其紀錄也將陸續進行測試,下一步計畫則是配合OCLC共同探討有關鏈結資料(linked data)的議題。Online ComputerLibraryCenter (n.d.). Expanding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VIAF).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0, from http://www.oclc.org/services/brochures/213998usf_virtual_international_authority_file_VIAF.pdf.Thomas Hickey (2009). The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0, from http://www.oclc.org/research/presentations/hickey/ala-2009-acig.ppt.Bennet, Rick et al. (2007). VIAF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linking Die Deutsche Bibliothek and Library of Congress Name Authority Files. 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36(1):12-18.
參考資料:
Online ComputerLibraryCenter (n.d.). Expanding the concept of universal bibliographic control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VIAF).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0, from http://www.oclc.org/services/brochures/213998usf_virtual_international_authority_file_VIAF.pdf.Thomas Hickey (2009). The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Retrieved January 20, 2010, from http://www.oclc.org/research/presentations/hickey/ala-2009-acig.ppt.Bennet, Rick et al. (2007). VIAF (Virtual International Authority File): linking Die Deutsche Bibliothek and Library of Congress Name Authority Files. International Cataloging and Bibliographic Control 36(1):12-18.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虛擬國際權威檔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