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歐文教育改革方案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Owen's Project of Educational Reform
作者: 沈姍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歐文教育改革方案對英國幼兒教育的發展,曾產生重大的影響。歐文(Robert Owen, 1771~1858)是英國十九世紀普及教育的鼓吹者,在一七九九年於格拉斯哥經營新蘭拉克棉紡廠(New Lannank Mill)時,目睹幼童在工廠工作,不但時間長,且體力負荷過重,即興起設學校之念頭。歐文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若在幼年時即養成良好之習慣與品德,且學習知識,則將可塑造成善良及有用之成人。所以當時他就在工場附近為五至十歲的兒童開辦了一所免費的幼兒學校。
  歐文主張應由國家建立一個不屬於任何教派的教育制度,並儘早(最好在二歲時)將孩子送至學校,或至少是遊樂場。在學校裡,學生應認真讀書,並學習書寫清晰流利的字體,且熟練運用算術之基本法則;女生則應學習縫紉、烹調及家事。
  歐文在[新道德世界](The New Moral World)中,提出了一個教育改革方案;主張將兒童自出生至二十歲分為四個發展階段,以使成為在德、智、體育各方面均衡發展的新一代男女。從出生至五歲的兒童,歐文認為應使其生活在健康的環境中,以獲得無私、寬容之美德,並學習普通事物;五至十歲時則透過辦事處世,及與長輩談話方式,使孩童受到教育,這時的關鍵是「興趣與練習」;十至十五歲的學生則會帶領較其年幼之兒童,學習人文、藝術及自然學科;最後到十五至二十歲則會教導幼童,而自身已成為自食其力之生產者。
  雖然歐文提出了此種教育改革方案,但其確實付諸實現者則是幼兒學校(Infant School),不但使得此類學校在英國普及,並傳至國外。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歐文教育改革方案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