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寄託 - 教育百科
ˋ
  • 漢語拼音 jì tu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tuō
解釋:
  1. 把理想、希望、情感等交付在某人或某種事物上。
    【例】她把希望寄託在孩子身上,冀望他們將來能出人頭地。
  2. 寄情託興,借題發揮。
    【例】文學家常將情感寄託於文章中。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寄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jì tuō
解釋:
1.委託、付託。《三國志.卷四○.蜀書.劉彭廖李劉魏楊傳.李嚴》:「吾與孔明俱受寄託,憂身責重,思得良伴。」
2.依託、安身。《楚辭.東方朔.七諫.謬諫》:「列子隱身而窮處兮,世莫可以寄託。」
3.文學家寄情託興,借題發揮。清.周濟《介存齋論詞雜著.學詞途徑》:「初學詞求有寄託,有寄託則表裡相宣,斐然成章。」
4.法律上指當事人一方以物交付他方,他方允為保管之契約行為。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寄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屬性: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對應華語: 寄託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寄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kià-thok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動] ] 把理想、希望、情感等交付在某人或某種事物上。
  2. [[動] ] 託付。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寄託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相關閩南語 寄託 相關客家語 寄託
相似詞 委托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