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易 - 教育百科
ˋ
  • 部首 ㄖˋ
  • 部首外筆畫 4
  • 總筆畫 8
  • 漢語拼音
  • 發音 播放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ㄅㄨˊㄎㄨㄣˋㄋㄢˊ˙ㄉㄜㄅㄨˋㄒㄩㄈㄟˋㄌㄧˋ˙ㄉㄜㄖㄨˊ:「ㄖㄨㄥˊㄧˋ」、「ㄑㄧㄥㄧˋ」、「ㄧˋㄖㄨˊㄈㄢˇㄓㄤˇ」、「ㄑㄧㄥㄦˊㄧˋㄐㄩˇ」、「ㄋㄢˊㄒㄧㄥˊㄧˋ」。
  2. ㄆㄧㄥˊㄏㄜˊㄖㄨˊ:「ㄆㄧㄥˊㄧˋㄐㄧㄣˋㄖㄣˊ」。
  3. ㄍㄞˇㄅㄧㄢˋㄖㄨˊ:「ㄧˋㄖㄨㄥˊ」、「ㄧˋㄉㄧˋㄦˊㄔㄨˇ」、「ㄍㄞˇㄒㄧㄢˊㄧˋㄔㄜˋ」、「ㄧˊㄈㄥㄧˋㄙㄨˊ」。
  4. ㄧㄣㄐㄧㄠㄏㄨㄢˋㄦˊㄧㄢˇㄅㄧㄢˋㄔㄥˊ˙ㄉㄜㄕㄤㄧㄝˋㄒㄧㄥˊㄨㄟˊㄖㄨˊ:「ㄐㄧㄠ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易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簡單。與「難」相對。
    【例】容易、知難行易
  2. 和順、和藹。
    【例】平易近人
  3. 交換。
    【例】交易、貿易、以物易物
  4. 改變。
    【例】變易、易容、移風易俗
  5.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形]
1.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
2.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
[動]
1.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
2.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
3.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王嘉傳》:「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4.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名]
1.《易經》的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傳》:「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2.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ī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a̍h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音讀: i̍k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守宮,蜥蜴。「蜴」之本字。《說文解字.易部》:「易,蜥易,蝘蜓,守宮也。」。

2. 改變。如:「變易」、「易容」、「移風易俗」。漢.東方朔〈非有先生論〉:「於是吳王戄然易容,捐薦去幾,危坐而聽。」《三國演義》第九一回:「孔明曰:『天道變易不常,豈可拘執?吾今且駐軍馬於漢中,觀其動靜而後行。』」

3. 取代、替代。如:「更易」。《易經.繫辭下》:「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漢書.卷四二.張周趙任申屠傳.趙堯》:「高祖持御史大夫印弄之……孰視堯曰:『無以易堯。』遂拜堯為御史大夫。」唐.顏師古.注:「易,代也。」

4. 交換。如:「交易」、「貿易」、「以物易物」。《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列傳》:「秦昭王聞之,使人遺趙王書,願以十五城請易璧。」宋.何薳《春渚紀聞.卷九.銅蟾自滴》:「米元章見而甚異之,求以古書博易。」

5. 簡單、不困難。如:「容易」、「得來不易」。《論語.子路》:「為君難,為臣不易。」《薛仁貴征遼事略》:「仁貴腦後無眼,兀的是明鎗易躲,暗箭難逃。」

6. 平和、和藹。如:「平易近人」。《詩經.小雅.何人斯》:「爾還而入,我心易也。」《老殘遊記》第一八回:「學問極其淵博,性情又極其平易,從不肯輕慢人的。」

7. 輕視、輕慢。《左傳.襄公四年》:「戎狄荐居,貴貨易土。」《漢書.卷八六.何武王嘉師丹傳.王嘉》:「二千石益輕賤,吏民慢易之。」

8. 治理。《孟子.盡心上》:「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漢.趙岐.注:「易,治也。」《樂府詩集.卷一.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玄冥》:「易亂除邪,革正異俗,兆民反本,抱素懷樸。」

9. 《易經》之簡稱。《論語.述而》:「五十以學《易》,可以無大過矣。」《漢書.卷八八.儒林傳.丁寬》:「梁項生從田何受《易》,時寬為項生從者。」

10. 姓。如春秋時代齊國有易牙。

注音: ㄧ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易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