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翠鳥(普通翠鳥)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on Kingfisher
日期: 2007年1月
出處: 脊椎動物百科全書
辭書內容
學名:
Alcedo atthis
形態:
體長約16公分。喙長而尖,尾短,腳紅色短小。頭、頸、背部藍色,耳羽橘色,下頜白色,耳後有白色斑。雄鳥喙黑色,雌鳥上喙黑色,下喙紅色。
分布:
共7亞種,分布於歐洲、亞洲及非洲北部,包含印尼多島嶼。
生態習性:
棲息於河流、湖泊、池塘、河口、紅樹林沼澤等水域的岸邊。幾乎只要有魚棲息的水域就可看其蹤跡。主要食物為小魚,也吃水生昆蟲、小型軟體動物及兩棲類;食用小魚的長度通常2~3公分,最大者12公分;歐洲一項冬天的研究顯示,翠鳥一天可吃13~21隻小魚,重量約46公克。覓食時,翠鳥會站在離水面1~2公尺的樹枝、石頭或是堤岸上注視水面,有時亦會在水面上空定點振翅,發現獵物時再俯衝入水;一般只捉水面下25公分以內的小魚,在水中翅膀張開,眼也張開,但是有一層眼瞼保護。捕食動作迅速,從樹枝上發現獵物飛起,到回到棲枝上的時間不會超過2秒。捉到魚後,會銜著魚的尾部用力拍打,之後將魚頭朝向喉嚨吞下;每天會吐出幾個由魚骨或是昆蟲外殼構成的小食繭。飛行快速筆直,時速可達45公里,常可見其貼著水面快速飛過。繁殖期5~8月,巢洞位於沙壁上,雌雄均參與挖洞,巢洞寬約6公分,深60~90公分,筆直略向上傾斜,巢洞末端為一較寬的巢室,約10公分寬。每窩產卵6~7枚,但通常有1~2枚因為親鳥無法覆蓋而不能孵化;雌雄均參與孵卵,但是晚上只有雌鳥孵卵,孵化期20天,幼鳥出生25天之後可以離巢。
綱:
鳥綱(Class Aves)
目:
佛法僧目(Order Coraciiformes)
科:
翠鳥科(Family Alcedinidae)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翠鳥(普通翠鳥)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