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杞 - 教育百科
ˇ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ㄍㄡˇㄑㄧˇㄌㄨㄛˋㄧㄝˋㄍㄨㄢˋㄇㄨˋㄧㄝˋㄨㄟˊㄔㄤˊㄊㄨㄛˇㄩㄢˊㄒㄧㄥˊㄏㄨㄚㄉㄢˋㄗˇㄙㄜˋㄍㄨㄛˇㄕˊㄨㄟˊㄔㄤˊㄊㄨㄛˇㄩㄢˊㄒㄧㄥˊ˙ㄉㄜㄏㄨㄥˊㄙㄜˋ漿ㄐㄧㄤㄍㄨㄛˇㄨㄟˋㄉㄠˋㄍㄢㄊㄧㄢˊㄎㄜˇㄧˇㄗㄨㄛˋㄧㄠˋㄧㄡˇㄇㄧㄥˊㄇㄨˋㄅㄨˇ˙ㄉㄜㄍㄨㄥㄋㄥˊㄍㄣㄆㄧˊㄧㄝˋㄧㄝˇㄎㄜˇㄧˇㄗㄨㄛˋㄧㄠˋㄧㄡˇㄐㄧㄝˇㄖㄜˋㄒㄧㄠㄧㄢˊ˙ㄉㄜㄍㄨㄥㄋㄥˊㄖㄨˊ:「ㄐㄧㄝˇ˙ㄐㄧㄝㄔㄤˊㄐㄧㄤㄍㄡˇㄑㄧˇㄗˇㄔㄨㄥㄖㄜˋㄕㄨㄟˇㄏㄜㄧˇㄅㄠˇㄧㄤˇㄧㄢˇㄐㄧㄥ。」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杞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1. →枸杞
  2. 姓。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解釋:
[名]
1.參見「枸杞」、「杞柳」等條。
2.國名。周朝所分封的諸侯國。姒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杞縣。
3.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杞梁。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植物名:

⑴ 枸杞。茄科枸杞屬,落葉灌木。高一至三公尺,葉具短柄,披針狀長橢圓形或倒卵形。花淡紫色,漿果紅色,圓形或橢圓形。果可入藥,有明目、滋補之功能。根皮、枝葉亦可作藥用,能解熱,消炎。《說文解字.木部》:「杞,枸杞也。」《詩經.小雅.四牡》:「集於苞杞,王事靡盬。」漢.毛亨.傳:「杞,枸杞也。」

⑵ 杞柳。楊柳科柳屬,叢生灌木。枝延長,葉對生或輪生,狹橢圓形或長橢圓形。花雌雄異株,葇荑花序,春季開花,花暗紫綠色。枝條可用來編織器物。產於中國江蘇及河南等省。《孟子.告子上》:「告子曰:『性猶杞柳也。』」《文選.張衡.西京賦》:「周以金堤,樹以柳杞。」唐.李善.注:「謂以石為邊隒而多種杞柳之木。」

2. 國名。周朝分封夏禹後裔之諸侯國。姒姓。故城在今大陸地區河南省杞縣。《左傳.襄公二十九年》:「杞,夏餘也,而即東夷。」《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3. 姓。如春秋齊有杞梁。

注音: ㄑㄧˇ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杞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