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標準組織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guó jì biāo zhǔn zǔ zhī |
解釋:
為一個制定全球性標準之組織。其技術性工作是高度分權式的,由各階層的技術委員會、分組委員會與工作組共同執行。這些委員會彙集世界各地的業界、學術研機構、政府單位、消費團體與國際組織等合格之代表,共同為解決全球性的標準問題而努力。其英文名稱為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為「 ISO」。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國際標準組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 |
日期: | 2003年6月 |
出處: | 資訊與通信術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是在1947年所成立的一個國際組織,是一個在工業界專門制定標準規格的組織。它所制定最有名的標準便是開放系統互連(OSI),這個介面定義了數據通訊組織的七層架構,在網路領域上被普遍遵從著。ISO還負責提供對於企業的四種9000系列認證,越來越多的企業組織想通過該系列認證,以增加其企業形象,並提升工作績效。參【開放系統互連】(OSI)。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標準組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簡稱 ISO |
作者: | 宋玉 |
日期: | 1995年12月 |
出處: |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國際標準組織是世界上各國國家標準機構的聯合組織。1947年成立。現有89個會員機構,每個國家一個。設立的目的是在促進世界上標準的發展,使國際商品及服務能順暢交流,並在科學技術及經濟上加強合作。國際標準組織的工作成果就是發行國際標準。 國際標準組織的工作範圍包括所有學科領域,但電機電子工程標準是由國際電技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簡稱 IEC)負責。 國際標準組織的工作分由2,600多個技術單位進行。全世界每年有20,000餘位專家參與技術工作。至1991年國際標準組織已發布7,778個ISO標準。 該組織的會員計分兩種:正式的會員機構(Member Body)及協同會員機構(Correspondent Member)。前者必須是每國國內最具有標準工作代表性的機構,所以每國只能有一個。正式會員機構可參與任何技術委員會工作。目前共有72個。後者可以接收資料,但不參與技術工作。此等會員以觀察員身分出席會員大會,目前共有17個。 國際標準組織的技術工作是由技術委員會依照技術指導委員會(ISO Technical Board)所決定的範圍進行。在資訊技術方面,技術工作是由國際標準組織和國際電技委員會合辦的聯合技術委員會(ISO/IEC JTC 1)擔任。在每個技委會下又設分組委員會(Subcommittee)及工作小組(Working Group),分別在各指定領域內制定標準。 制定標準的過程是先在技術委會或分組委員會內起草草案,稱委員會草案(CommitteeDraft,簡稱CD)。在委員會內通過後成為國際標準草案(Draft International Standard,簡稱 DIS)。國際標準草案經各會員機構投票表決,經過3/4票同意即成為國際標準(International Standard,簡稱IS)。以上的程序已確實考慮到反對意見。 標準制定工作大部分是以通信方式進行,會議僅在絕對需要時召開。每年有超過上萬種文件在各階層流通。 國際標準組織定期修訂標準。通常最多5年一個標準就需要重新審查或修訂。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國際標準組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