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日制小學(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半 | |
日 | |
制 | |
小 | |
學 | |
( | |
大 | |
陸 | |
地 | |
區 | |
)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alf-Day Primary School |
作者: | 楊漢麟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半日制小學是大陸地區小學的類型之一,屬於非全日制簡易小學的一種,實行半日入學制,故得名。 一九五○年代後,大陸地區各地教育部門鑑於地域遼闊、地形複雜、人口密度及經濟發展各地亦存在較大差距的現狀,在發展初等教育問題上採取因地制宜的靈活方針。除努力發展及辦好全日制小學外,根據各地部分民眾的需要,或受特殊條件的限制,亦注意開辦非全日制小學,如隔日制、巡迴制、早午晚班等多種形式的簡易小學或教學班(組)。半日制小學即為其中的重要一種。其目的在於使那些因各種原因而未能上全日制小學的適齡兒童,皆能得到學習的機會。 大陸地區的許多官方文件均曾議及平日制小學。一九五二年三月,教育部頒發的〔小學暫行規程(草案)〕規定:「各地為適應特殊需要」,除辦全日制小學外,可「舉辦平日制的和巡迴制的小學」。一九五三年十一月,國務院〔關於整頓和改進小學教育的指示〕規定:「由於我國經濟發展不平衡,小學教育的發展也不平衡。我們應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多種形式,提出不同的要求來辦小學教育」,「在農村,則除辦集中的正規的小學外,還可以辦分散的不正規的小學,如半日制、早班、夜校之類」。一九六四年九月,教育部一度將包括半日制小學在內的非全日制小學改名為「工讀小學」或「耕讀小學」。 一九八○年代的官方文件,都強調因地制宜採取多種形式辦學,文件中規定:對包括平日制小學在內的非全日制小學的學習年限及教學要求可以不拘一格,主要學好語文、數學兩門基本工具課程。半日制小學多設在經濟落後的農村地區,尤其是交通不便、人口稀少、居住分散的貧困邊遠山區、林區及牧區。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半日制小學(大陸地區)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