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檔案專業教育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趙進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檔案專業教育,亦稱檔案教育,指為培養能夠勝任檔案工作的人員而進行的專門教育與教學。我國古代檔案專業教育源於史官文化,取家傳世學、父子相襲的形式。近代檔案專業教育起源於19世紀的歐洲:1821年法國成立檔案學院,1854年奧地利在維也納建立了檔案學校,1894年,德意志建立了馬爾堡檔案學校。據1984年第10屆國際檔案會議報導:20世紀80年代全球已有120-150所檔案院校,提供約6,000個訓練點。中國近代的檔案專業教育始於20世紀30年代:1934年,私立武昌文華圖書館專科學校,設立檔案管理特種教席,是我國近代檔案專業教育之始。1939年改學制為1年,1940年改為2年,1947年改為3年制。1942年還受命舉辦過檔案管理短期職業訓練班。1946年,殷鐘麟等創辦重慶私立崇實檔案函授學校,旋改名崇實檔案學校。1951年,北京大學圖書館學專修科曾開設檔案資料專修班。1952年以來,中國的檔案專業教育以中國人民大學為基地不斷發展。1955年在具檔案專修科基礎上成立歷史檔案系,1978年改名為檔案系,分設歷史檔案管理、科技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技術3個專業,有文書學、檔案管理學、檔案文獻編纂學、檔案史、科技檔案管理、檔案保護技術、政治制度史、社會科學情報8個教研室。1985年擴建為中國人民大學檔案學院。同時,在33所普通高等院校和14所成人高等教育機構設立了檔案系、檔案專業或專修班。19個省市中還有48個中等的檔案專業訓練點。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檔案專業教育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我是貓頭鷹博士,
有問題可以問我喔!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