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井上毅(日本)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謝嫣文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井上毅生於一八四四年(天保十四年),卒於一八九五年(明治二十八年),為日本明治中期的文教政策擔任者,曾起草〔大日本帝國憲法〕、〔教育勅語〕等的原案。晚年擔任教育部長(文部大臣),致力大學制度及實業教育制度的改革。
  井上毅生於熊本藩陪臣的飯田家,一八六六年成為同藩陪臣井上家的養子。號稱梧陰、熊本藩士、維新前後依藩之命在江戶及長崎進修法語學。一八七○年(明治三年)前往東京,擔任大學南校(東京大學的前身)的少舍監長,第一次步向官途。次年轉入法務部,邁入法務官吏體系。一八七二年法務部派往法國公費留學。一八七三年回國後憑藉公法學的知識、敏銳的判斷力及洋溢的文筆才華,出任內務大書記官、內閣書記官等高職。特別在一八八一年的政變中,以身為岩倉具視、伊藤博文等的幕後策畫者而展露頭角。一八八二年後擔任法制局長官,初代樞密院書記長官,在伊藤的指揮下全心盡力於憲法的起草工作。
  一八九○年受命首相山縣有朋的託付,以井上策畫之案,協同元田永孚、芳川顯正等著手〔教育勅語〕的起草。一八九三年三月出任第二次伊藤內閣的教育部長。除對初等教育約普及、七條教育改革基本方針等的提出外,更實施具特色的教育制度改革。甲午戰爭時,於一八九四年八月因肺結核惡化而請辭,翌年三月逝世。
  井上毅就任教育部長前,屢次對教育政策的立案有很大貢獻。一八七九年依伊藤指示,起草了對〔教學聖旨〕的反駁意見書〔教育議〕。一八八一年參事院議官任職時,在〔進大臣〕的意見書中,提及中學、實業學校的振興其漢學、德語學之必要性。一八九○年六月,批判中村正直起草的教育部原案,認為在立憲政體下,君主應不干涉臣民的良心自由,勅諭應與政事上的命令有所區別,該視為君主的著作。一八九三年就任教育部長後,推動多樣化的政策,例如:普及小學教育,排除教員團體對教育政策的干預,重視國語、漢文、體育等科目,制定〔女子高中規程〕,中央與地方的教育政策諮詢機關的設立計畫等。另外亦制定了〔實業教育費國庫補助法〕、〔工業教員養成規程〕、〔實業補習學校規程〕、〔簡易農校規程〕、〔徒弟學校規程〕等,奠定實業教育制度的基礎。此外,也設置一般中學的實科,將高等中學改組為專門教育機構的高校,計畫學校制度全體的實用化。又將講座制導入帝國大學,實行教授會的法制化。以上種種,為明治二十至三十年代的日本教育制度改革土、建立了穩健的基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井上毅(日本)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