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汲水歡愉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Joy of House of Water Drawing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節慶名。汲水歡愉節是以色列(Israel)耶路撒冷(Jerusalem)地方早期極為複雜的祭典。通常舉行於希伯來人(Hebrew)一連七天的新年活動中,與早年的「結茅節」(Fesast of Teberraces)有關,在秋天希伯來的新年過後即雨季開始時舉行該祭典。地點是耶路撒冷第二廟宇中,祭壇隱於長約十腕尺(Cubits)的新鮮直立柳枝之後,此一汲水祭(Ritual of Water Hifation)儀式中,另有一特別的「Messav」節慶;首先吹第一聲長音的號角,繼而吹顫動之聲音,然後再一聲長音,圍繞於祭壇步行的舞蹈同時開始。每日舞蹈時有簡單的歌唱伴奏,第七日繞壇而舞七次,之後又開始另一項祭典。每一位祭祀者手持一棕櫚或柳樹嫩枝敲打祭壇使之潔淨,另持一香櫞表示豐收之意。據「Mishna」猶太教口傳曆法中所述:「凡未見汲水歡愉節者,終其生亦不能見快樂」。祭典中最主要之舞蹈,為《火炬舞》(Torch Dance),另有《聖經.利未記(Levitic)》中的「昇天之歌」〔見Songs of Ascents〕或舞步。儀式中每日的例行工作約有十二項;一、以鮮樹枝覆蓋祭壇。二、繞祭壇而行。三、以棕櫚或柳樹嫩枝撣刷祭壇。四、點亮炬火。五、跳《火炬舞》。六、以樂器及號角伴奏部分舞蹈之歌唱。七、天明時於西羅亞池(耶路撒冷東南方向附近之一池Siloam)跳行列進行或舞蹈。八、汲水並灑水於祭壇之上。九、傾酒祭神。十、揮動嫩樹枝喧鬧或相鬥(為安息日Sabbath Day)。十一、女性參與,儀式達最高潮。十二、由兒童將嫩樹枝毀去,並食用香櫞(象徵豐收)。《火炬舞》由長老牧師手持八支火炬輪番向空中拋擲,再一一接住,作特技舞蹈。火炬舞進行的同時,「利未人」(Levites)從女子區至儀式內區,站立於第十五級階梯上,手持豎琴、七絃琴、鐃鈸和小喇叭等樂器伴奏,高唱「昇天之歌」,舞蹈導引行人行列,走向西羅亞池,整個祭典表示對豐收之期望,此與神話結合為一體,猶如人之雙足,行於現實之世界上。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汲水歡愉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