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溝通流程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Communication Flow
作者: 俞依秀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一般組織內資訊的傳遞以垂直方向最為常見,但也有橫向的流動。橫向溝通的內容主要是屬於協調性質,趨向非正式性;而垂直溝通大都屬於工作與命令的傳達,較具正式性且具壓力。各種溝通方式的資訊傳達快速與否和組織的結構及性質息息相關。組織內的溝通依其流向不同,可分為3種:
  (一)下行溝通(Downward Communication):任何由管理者按管理層次往下傳達的溝通,即為下行溝通。此種溝通通常為主管向部屬傳達命令、政策、協調、給予工作指示的手段,為組織內部溝通中最主要者。但一般而言,下行溝通極易造成傳達訊息的失落、歪曲、誤會及被冷淡處理。根據研究調查,向下傳遞訊息,經過的層級越多,資訊的正確性越值得懷疑。
  (二)上行溝通(Upward Communication):有效的意見交流應求雙向溝通,即上情須下達,下情亦須上達。所謂上行溝通,即組織中下級人員向上級人員表示意見、態度的程序。當組織的政令或措施發布後,可透過上行溝通讓主管人員了解部屬的態度和反應及組織的一般狀況,以作為管理者改善問題的參考。因此上行溝通對下行溝通而言,具有回饋作用。但據學者的研究發現,上行溝通卻是組織內最為不足者,且常為多數管理者所忽略。而造成上行溝通障礙的主要因素有:(1)管理的哲學和型態,(2)在決策中忽略向上溝通,(3)主管與部屬間缺乏互信,(4)組織分散,(5)組織本身的結構問題等等。若主管能多加注意這些因素,利用各種意見箱、員工態度調查、訴願會議等方式,讓部屬能充分的參與上階層的討論,並鼓勵其表達意見,則可讓此管道暢通無阻,消除誤解,增進彼此的互信,將有助於滿足部屬渴望被尊重與了解的心理需求,以增加組織的團隊精神。
  (三)平行溝通(Horizontal Communication):當溝通發生在相同的工作群體成員間、相同水平的管理者間或任何相等的人際水平間,均稱為平行或橫向溝通。因其大多發生在不同的指揮系統間,故又稱跨越溝通(Cross-Communication)。平行溝通常是用來節省時間和便利協調,主要目的是:(1)協調工作,(2)解決問題,(3)分享資訊,(4)化解衝突。由於現代的組織日益擴大,職能區分日細,層級自然增多,為使各部門的工作能協調一致,不產生衝突與重疊,使得平行溝通的活動漸漸代替了上下溝通的活動,成為組織內主要的溝通型態。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溝通流程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