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芳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ㄒㄧㄤㄖㄨˊ:「ㄈㄤㄒㄧㄤ」、「ㄈㄤㄘㄠˇㄒㄧㄢㄇㄟˇ」。
  2. ㄒㄧㄤㄘㄠˇㄒㄧㄤㄏㄨㄚㄖㄨˊ:「ㄑㄩㄣˊㄈㄤ」、「ㄍㄨㄈㄤㄗˋㄕㄤˇ」。
  3. ㄅㄧˇㄩˋㄇㄟˇㄏㄠˇ˙ㄉㄜㄉㄜˊㄒㄧㄥˋㄏㄨㄛˋㄕㄥㄩˋㄖㄨˊ:「ㄌㄧㄡˊㄈㄤㄨㄢˋㄕˋ」。
  4. ㄉㄨㄟˋㄖㄣˊ˙ㄉㄜㄐㄧㄥˋㄔㄥㄖㄨˊ:「ㄈㄤㄇㄧㄥˊ」、「ㄈㄤㄌㄧㄣˊ」。
  5. ㄇㄟˇㄏㄠˇ˙ㄉㄜㄖㄨˊ:「ㄈㄤ姿」、「ㄈㄤㄏㄨㄚˊ」。
  6. ㄅㄧˇㄩˋㄇㄟˇㄖㄣˊㄖㄨˊ:「ㄈㄤㄒㄧㄣㄉㄚˋㄉㄨㄥˋ」。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芳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解釋:
  1. 香草、花草。
    【例】群芳共賞、孤芳自賞
  2. 花草的香氣。
    【例】芳香、芬芳
  3. 美好的。
    【例】芳辰(美的時光)、芳容(美好容貌)
  4. 比喻美人。
    【例】芳心情事
  5. 比喻美好的德性或聲譽。
    【例】流芳百世、萬古流芳
  6. 對人的敬稱。
    【例】芳翰(稱人書信)、芳名(稱人姓名)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fāng
解釋:
[名]
1.花草的香氣。《說文解字.艸部》:「芳,香艸。」清.段玉裁.注:「香艸當作艸香。」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榮橘柚〉詩:「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
2.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賞」。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遠芳侵古道,晴翠連荒城。」宋.羅願《爾雅翼.卷二.茝》:「王逸章句曰:『行清潔者佩芳。』」
3.比喻美好的德性或聲譽。如:「流芳百世」。
[形]
1.對人的敬稱。如:「芳翰」、「芳儀」、「芳名」。
2.美好的。如:「芳姿」、「芳辰」。南朝宋.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詩〉:「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phang
屬性: 主詞目
解釋:
  1. [[形] ] 香氣令人愉悅的。
  2. [[名] ] 有香味的東西、食物。
反義詞:
音讀: hong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芳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香草、花草。如:「孤芳自賞」。《說文解字.艸部》:「芳,香艸也。」《楚辭.屈原.離騷》:「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唐.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遠芳侵古道,晴翠連荒城。」

2. 花草之香氣。《玉篇.艸部》:「芳,芬芳香氣貌。」漢.武帝〈秋風辭〉:「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唐.柳宗元〈南中榮橘柚〉詩:「密林耀朱綠,晚歲有餘芳。」

3. 比喻美好之德性或聲譽。如:「流芳百世」。漢.蔡邕〈伯夷叔齊碑銘〉:「雖沒不朽,名字芳兮。」元.沈禧〈一枝花.人為萬物靈套〉:「看古來孝諸賢俊,到如今青史流芳世不湮。」

4. 佳、美好。如:「芳姿」。南朝宋.劉鑠〈擬行行重行行〉詩:「芳年有華月,佳人無還期。」明.孟稱舜《桃花人面》第二齣:「芳辰來易過,新愁去轉移。」

5. 對人之敬稱。如:「芳翰」。唐.王勃〈滕王閣序〉:「非謝家之寶樹,接孟氏之芳鄰。」明.凌濛初《紅拂記》第一二齣:「年方少,氣正豪,心猶小,招賢下士人爭道,芳名那更流傳早。」

6. 姓。如漢代有芳垂敷。

注音: ㄈㄤ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芳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