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浙江大學圖書館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佴聞
日期: 1995年12月
出處: 圖書館學與資訊科學大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浙江大學圖書館創立於1897年(清光緒23年),前身是清政府在杭州蒲場巷普慈寺創辦的求是書院藏書樓。求是書院於1901年改稱浙江求是大學堂,1902年改稱浙江大學堂,1903年改稱浙江高等學堂,1912年改稱浙江高等學校,1914年停辦,圖書分送杭州各校及省圖書館。1927年在蔡元培等人倡議下,於求是書院原址組建國立第三中山大學,次年正式定名國立浙江大學,圖書館時稱圖書室,分設於文理、工、農三個學院中。1934年正式稱圖書館。抗戰中,圖書館隨學校先後遷至建德、江西吉安及泰和、廣西宜山、貴州遵義等地,1946年復員回杭州,藏書大半尚存,小半損失。1949年藏書120,000冊,同年國立英士大學(校址金華)圖書40,000冊併入圖書館。1952年浙江大學轉變為工科大學,部分藏書(包括嘉業堂、玉海樓藏書)調給浙江師範學院等12所院校,復從之江大學、廈門大學調入理工科書刊,藏書仍近110,000冊,其中含50,000冊中國古籍。1961年杭州工學院藏書140,000冊併入。1966年館藏書籍640,000冊、期刊合訂本54,000冊,工作人員50人。1971年館藏中國古籍30,000餘冊(包括善本200餘部)和1949年前出版的報刊合訂本8,000餘冊調送浙江圖書館。1979年後圖書館有相當大的變化和發展。
  館藏中以化工、電機、機械、土木建築、光學儀器和計算機等學科的文獻比較齊全。至1990年藏書達1,192,000冊,包括中文書籍723,000冊、中國古籍善本292冊、外文書籍274,000冊、報刊合訂本180,000冊、縮微聲像資料14,400餘件。1990年採集中文書籍37,000餘冊、外文書籍7,700餘冊、縮微聲像資料1,100餘件,訂購中外文報刊5,600餘種。
  專用館舍建成於1982年,面積21,132平方公尺,其中書庫面積7,452平方公尺,設大小閱覽室25個、閱覽座位2,300席,並設有演講廳,可開展各種形式的講學活動。
  工作人員113人,受聘任高級專業職稱者16人,任中級專業職稱者30人,任初級專業職稱者49人。
  館內設:採集部、編目部、流通部。期刊部、情報部、技術部、分館等單位。
  有微型計算機8臺、DPS6型機2臺、光碟驅動器1臺。
  每週開館70小時。1990年外借書刊460,000冊,並開設文獻檢索課教學,提供錄像放映、音樂欣賞、磁帶複錄、靜電複印、縮微複製等服務項目。
  校內有22個系、72個研究所。圖書館為校內2,297名教師、2,934名職工、11,012名大學生、1,713名研究生服務。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浙江大學圖書館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