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楯形海膽科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頂系有五個生殖孔;圍口部下陷,食物溝簡單,界線不明顯;圍口部周邊的原間步帶板(primordial interambulacral plates)很小。分佈於晚始新世至今。
知識 1:
  頂系有五個生殖孔;圍口部下陷,食物溝簡單,界線不明顯;圍口部周邊的原間步帶板(primordial interambulacral plates)很小。分佈於晚始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楯形目
中文科名: 楯形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lypeasteroida
拉丁科名: Clypeaster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本科海膽外殼可從中型到大型;花瓣發育完整,花瓣III末端較其它花瓣開放;間步帶5不與基冠環(basicoranal circlet)連接;步帶及間步帶在赤道部幾乎等寬;生殖孔四個;食物溝末端二岔或三岔;圍肛部位於後緣或接近後緣。上新世至今。
知識 2:
  本科海膽外殼可從中型到大型;花瓣發育完整,花瓣III末端較其它花瓣開放;間步帶5不與基冠環(basicoranal circlet)連接;步帶及間步帶在赤道部幾乎等寬;生殖孔四個;食物溝末端二岔或三岔;圍肛部位於後緣或接近後緣。上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楯形目
中文科名: 衍骨星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lypeasteroida
拉丁科名: Dendraster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殼體扁平;輪廓五角形到圓形;頂系板五角形,尖端朝向間步帶;間步帶與頂系接觸為單一板;花瓣發育完整,末端開放;花瓣區的步帶板不複合。口側的間步帶極窄,步帶板的大小變化不大;基冠環的步帶板突出,形成五角星形;圍肛部在口側的第一對後基冠間步帶及第二對後基冠間步帶之間;第一對後基冠間步帶狹長;有簡單食物溝,未延伸至殼緣;內部有放射狀及同心圓狀的支撐系統。分佈於始新世至今。
知識 3:
  殼體扁平;輪廓五角形到圓形;頂系板五角形,尖端朝向間步帶;間步帶與頂系接觸為單一板;花瓣發育完整,末端開放;花瓣區的步帶板不複合。口側的間步帶極窄,步帶板的大小變化不大;基冠環的步帶板突出,形成五角星形;圍肛部在口側的第一對後基冠間步帶及第二對後基冠間步帶之間;第一對後基冠間步帶狹長;有簡單食物溝,未延伸至殼緣;內部有放射狀及同心圓狀的支撐系統。分佈於始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楯形目
中文科名: 餅形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lypeasteroida
拉丁科名: Lagan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本科海膽可從中型到大型;花瓣發育完整,末端閉合或近乎閉合;殼內靠近外緣部分有複雜的支撐系統;後端間步帶及後一對步帶區上有月孔或其相對的殼外緣凹入;基冠環(basicoronal circlet)小,間步帶區的骨板稍有突出;除後端間步帶與基冠環連接外,其餘皆不連續;後端間步帶變化大;口側間步帶的最寬處在赤道部,約與步帶等寬;圍肛部在口側,位於後端月孔及圍口部之間;食物溝發育良好,在基冠環外即分為二岔,遠端再分出小溝。分佈於中新世至今。
知識 4:
  本科海膽可從中型到大型;花瓣發育完整,末端閉合或近乎閉合;殼內靠近外緣部分有複雜的支撐系統;後端間步帶及後一對步帶區上有月孔或其相對的殼外緣凹入;基冠環(basicoronal circlet)小,間步帶區的骨板稍有突出;除後端間步帶與基冠環連接外,其餘皆不連續;後端間步帶變化大;口側間步帶的最寬處在赤道部,約與步帶等寬;圍肛部在口側,位於後端月孔及圍口部之間;食物溝發育良好,在基冠環外即分為二岔,遠端再分出小溝。分佈於中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楯形目
中文科名: 蜜餅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lypeasteroida
拉丁科名: Mellit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殼體扁平,一般為中型,內部支撐系統發育良好;頂系有4個生殖孔;間步帶與步帶在赤道部寬度相近;口側的孔及管足延伸至間步帶區;花瓣發育良好,在perradial區有多餘的孔;基冠環(basicoronal circlet)小,;間步帶區略為突出;無月孔,殼緣無凹陷。分佈於晚始新世至今。
知識 5:
  殼體扁平,一般為中型,內部支撐系統發育良好;頂系有4個生殖孔;間步帶與步帶在赤道部寬度相近;口側的孔及管足延伸至間步帶區;花瓣發育良好,在perradial區有多餘的孔;基冠環(basicoronal circlet)小,;間步帶區略為突出;無月孔,殼緣無凹陷。分佈於晚始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楯形目
中文科名: 盾皮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Clypeasteroida
拉丁科名: Scutell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心形海膽,頂系ethmolytic,生殖孔2到4個;唇板短而寬,未與第二步帶板接觸;外腹板往後端變窄;花瓣窄,兩側平行,通常下凹;一般有周花瓣帶線及肛下帶線。晚白堊世(Santon)至今。
知識 6:
  心形海膽,頂系ethmolytic,生殖孔2到4個;唇板短而寬,未與第二步帶板接觸;外腹板往後端變窄;花瓣窄,兩側平行,通常下凹;一般有周花瓣帶線及肛下帶線。晚白堊世(Santon)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心形目
中文科名: 壺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patangoida
拉丁科名: Briss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頂系ethmolytic;花瓣平坦,往末端漸尖,perradial區寬,前花瓣的前列孔對在近頂系處縮減,後花瓣則後列的孔對在近頂系處縮減;口側的步帶區在赤道部及葉狀部之間變細;唇板長,呈楔形,至少延伸至第2步帶板的後端;腹板短,三角形,外腹板對稱,後端略與第6步帶板齊;肛下帶線通常呈兩葉狀,亦有些呈盾狀。分佈自晚始新世至今。
知識 7:
  頂系ethmolytic;花瓣平坦,往末端漸尖,perradial區寬,前花瓣的前列孔對在近頂系處縮減,後花瓣則後列的孔對在近頂系處縮減;口側的步帶區在赤道部及葉狀部之間變細;唇板長,呈楔形,至少延伸至第2步帶板的後端;腹板短,三角形,外腹板對稱,後端略與第6步帶板齊;肛下帶線通常呈兩葉狀,亦有些呈盾狀。分佈自晚始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心形目
中文科名: 拉文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patangoida
拉丁科名: Loveni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周花瓣帶線經過圍肛部上方,緣帶線經過圍肛部下方,有些種類的周花瓣帶線前端分叉為二。頂系ethmolytic,生殖孔3到4個。成對的步帶上有下凹的花瓣,花瓣短,末端有封閉板(occluded plate)。圍口部有唇板,葉狀部短但發育良好;唇板長,延伸至第二步帶板;腹板長且對稱,後接一對外腹板。圍肛部大,位於邊緣,在口側與第五間步帶的5a/b相接。分部於古新世至今。
知識 8:
  周花瓣帶線經過圍肛部上方,緣帶線經過圍肛部下方,有些種類的周花瓣帶線前端分叉為二。頂系ethmolytic,生殖孔3到4個。成對的步帶上有下凹的花瓣,花瓣短,末端有封閉板(occluded plate)。圍口部有唇板,葉狀部短但發育良好;唇板長,延伸至第二步帶板;腹板長且對稱,後接一對外腹板。圍肛部大,位於邊緣,在口側與第五間步帶的5a/b相接。分部於古新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心形目
中文科名: 環球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patangoida
拉丁科名: Pericosm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心形海膽。前端的步帶區凹陷,上有特別的孔對;I、II、IV、V步帶上有瓣狀區,後兩個步帶上的瓣狀區較前兩者短;瓣狀區凹陷,其末端無封閉板(occluded plate)。有周花瓣帶線(peripetalous fasciole)及側肛帶線(lateroanal fasciole)(Amphipneustes及Proraster除外),周花瓣帶線剛好經過前瓣狀區的末端。頂系ethmophract或ethmolytic,生殖孔2到4個。圍肛部在殼體後端切面的較高位置。棘通常等粗,但有些屬在後部有叢狀較長的棘,少數還有明顯的大棘與大疣。楯板mesamphisternous到holamphisternous。分佈於早白堊世(Cenomanian)至今。
知識 9:
  心形海膽。前端的步帶區凹陷,上有特別的孔對;I、II、IV、V步帶上有瓣狀區,後兩個步帶上的瓣狀區較前兩者短;瓣狀區凹陷,其末端無封閉板(occluded plate)。有周花瓣帶線(peripetalous fasciole)及側肛帶線(lateroanal fasciole)(Amphipneustes及Proraster除外),周花瓣帶線剛好經過前瓣狀區的末端。頂系ethmophract或ethmolytic,生殖孔2到4個。圍肛部在殼體後端切面的較高位置。棘通常等粗,但有些屬在後部有叢狀較長的棘,少數還有明顯的大棘與大疣。楯板mesamphisternous到holamphisternous。分佈於早白堊世(Cenomanian)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心形目
中文科名: 裂星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Spatangoida
拉丁科名: Schizaster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簡介:
大疣(tubercles)上無孔,外緣通常鋸齒狀(crenulate)。外殼常有稜脊或凹陷或兩者均有,造成明顯的凹凸起伏。步帶板呈典型海膽的(echinoid)三合式複合板(trigeminate compound plates);有孔帶(pore zones)窄。鰓裂淺。叉棘有球型(globiferous)、三葉型(triphyllous)、蛇首型(ophicephalous)及常見的三叉型(tridentate)。晚白堊世至今
知識 10:
  大疣(tubercles)上無孔,外緣通常鋸齒狀(crenulate)。外殼常有稜脊或凹陷或兩者均有,造成明顯的凹凸起伏。步帶板呈典型海膽的(echinoid)三合式複合板(trigeminate compound plates);有孔帶(pore zones)窄。鰓裂淺。叉棘有球型(globiferous)、三葉型(triphyllous)、蛇首型(ophicephalous)及常見的三叉型(tridentate)。晚白堊世至今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楯形海膽科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中文目名: 刻肋目
中文科名: 刻肋海膽科
中文綱名: 海膽綱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分類: 無脊椎動物化石
學域-大分類: 地質-化石類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目名: Temnopleuroida
拉丁科名: Temnopleuridae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化石知識單元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