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上海青浦數學嘗試指導、效果回授實驗(大陸地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朱益明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上海青浦數學「嘗試指導、效果回授」實驗是一九七七年十月起,上海市青浦縣教師進修學校開始探討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實驗研究,在實踐中逐漸形成了以顧冷沅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小組和歷時十年的數學教學改革實驗。實驗共分四個步驟:(1)調查(1977年10月~1980年3月),即在全縣中學、小學及幼兒園中進行尋找教學關鍵時期的調查與全縣數學教學質量的普查;(2)篩選(1980年4月~1981年8月),即通過反覆的試驗與評價選取有效的教學措施:讓學生在迫切要求之下學習;組織好課堂教學的層次(序列);在採用講授法的同時輔以「嘗試指導法」;及時提供教學效果的信息,隨時調節教學;(3)實驗(1981年9月~1984年8月),以自然實驗為主,在初中階段開展,各有五個實驗班與對照班分布在五所學校中。實驗班的教學方法為六個步驟:啟發誘導,創設問題情境;探究知識的嘗試;歸納結論,納入知識系統;變式練習的嘗試;回授嘗試效果,組織質疑和講解;單元教學結果的回授調節。對照班用一般方法教學;(4)推廣(1984年9月~1987年8月),分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把教學研究實驗中已確認的結論,結合全縣的實際情況,納入學科教學常規;第二層次,通過觀摩教學與學術講座等形式,逐步擴大經驗推廣骨幹隊伍;第三層次,辦好重點推廣班。
  這項教學改革的主要內容為:(1)把教學放到整個社會空間中去考察;(2)在學科教學中,教師根據教材特點,選擇內容編成問題,把問題作為教學過程的出發點;(3)把指導學生開展模仿性嘗試、探究性嘗試的活動組織進教學過程;(4)運用概念變式、背景複雜化和配置實際應用環境等手段,組織變式訓練,培養學生舉一反三、靈活轉換、獨立思考的能力,提高訓練效率,減輕學生課業負擔;(5)制訂教學目標的分類細目,及時了解教學效果,隨時調節教學的進展和方法,把每日每課的教學細節性回授調節與階段教學結果的回授調節結合起來;(6)把啟發思維、鼓勵學生嘗試探究與及時回授、熟練掌握知識技能結合起來;(7)熱愛學生,注重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既把情感、意志、態度作為學科教學的前提因素考慮,又把它們列為教學結果的考察項目,使各類學生的素質在原有基礎上有新的增進。
  一九八六年四月,上海市教育局在該市範圍內推廣這一教學改革。一九九二年四月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這一教學改革的成果專著[學會教學]。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上海青浦數學嘗試指導、效果回授實驗(大陸地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