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八角鼓 - 教育百科
ˇ
ˇ
  • 漢語拼音 bā jiǎo gǔ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bā jiǎo gǔ
解釋:
1.樂器名,打擊樂器。是滿族的民間樂器,明末傳入北京。為單面蒙皮的八角形小鼓。其中七邊各開一長形孔,用銅軸串上兩個小銅鈸,另一邊木框上常繫有兩根長穗。演奏時,左手執鼓,鼓面豎立,右手敲擊鼓面。早期用於滿族八角鼓戲,現為單弦主要伴奏樂器。
2.曲藝類的單弦有時也以八角鼓來稱呼。參見「單弦」條。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八角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a Chiao Ku
作者: 郭玉茹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流行於中國北京、天津、河北、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以及雲南省大理、劍川等地的打擊樂器,因鼓身呈八角形而名之,又因鼓框單面蒙皮,也稱「單鼓」。初期的八角鼓是古代滿族人用於自娛的一種伴奏樂器,亦說原為滿族八旗的八位首領各獻一塊最好的木料鑲嵌而成,象徵滿族八旗的團結。舊時的八角鼓,鼓框用檀木、烏木或紅木製成,鼓面蒙蟒皮,八角象徵八旗,每角嵌放三面小鏺,以示二十四旗佐。今之八角鼓,鼓框多用梨木製作,蒙驢皮或馬皮,演奏時左手持鼓,拇指、食指、無名指、中指伸於鼓內,中指勾鼓 ,無名指、小指托鼓,右手彈擊,演奏技法有搓、拍、輪、搖、簸、彈、挑等。曾流行於清代的宮廷和民間,常用以伴奏鼓書、單弦等曲藝。滿族民間亦用於伴奏演唱和歌舞表演,白族的八角鼓,又稱「金錢鼓」,有八角和六角兩種,用以伴奏歌舞,演奏者左手舉鼓,右手掌擊。
參照:
《中國少數民族樂器誌》。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角鼓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