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學生文化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Student Culture
作者: 陳奎憙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近十幾年來,次級文化(sub-culture或譯次文化、副文化)的概念在教育上的意義及其運用,引起廣泛的注意。大部分社會學者均認為在整體社會文化中,由於組成分子之間的差異,往往形成許多附屬團體或次級團體(sub-groups)。這些附屬團體各具獨特的規範與價值,分別構成其次級文化。學校是社會中的一個雛型組織,也可以說是整個社會中的一個次級團體,有其獨特的文化體系,即學校文化(或稱校園文化);而學校組織中,又包含了各種不同的附屬團體,這些團體的文化構成了學校文化的一部分,學生文化即是其中之一。
  學生文化是指學生同儕之間所形成的價值與行為;學生文化的性質頗為複雜與歧異,有符合於教育目標與教師期望者,也有與學校規則與教師期望牴觸者。前者可用以輔助教學進行,而後者則對教學產生不利影響。
  現代教育社會學者非常重視學生文化的研究。美國華勒(W. Waller)在分析學校文化時,認為師生關係基本上是對立與衝突的。柯爾曼(J.S. Coleman)等人則發現:美國高中生學業成績並非獲得同儕認同的重要因素,學生在運動、領導才能與人緣方面的表現,更受同學歡迎。最近英國學校教育俗民誌(The Ethnography of Schooling)的研究也發現:師生雙方對於學校教育的「意義」有不同的詮譯。教師對於學校教育常從「正式」方面著眼,而學生則採取「非正式」觀點。師生在認知與觀念上的差距是教育上重要問題,但常為教育工作者所忽略。大體而言,此派學者的研究取向著重於學生觀點的了解,即重視學生對於其學習環境(如師生關係)和學習內容(如課程教材)的詮釋與理解。此類研究對於當今學生文化以及「潛在課程」的探討,均有很大的貢獻。
  學生文化可能是教學的阻力,也可能是助力;教師如能善加引導與運用,必有助於教學目標的實現。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2014年
教育Wiki

會員投稿
我要投稿連結圖示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