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解釋:
  1. ㄕㄣㄕㄨㄟˇㄖㄨˊ:「ㄕㄢㄩㄢ」、「ㄩㄢㄏㄞˇ」、「ㄩㄢㄑㄩㄢˊ」、「ㄖㄨˊㄌㄧㄣˊㄕㄣㄩㄢ」。
  2. ㄕㄣㄏㄡˋ˙ㄉㄜㄖㄨˊ:「ㄩㄢㄅㄛˊ」、「ㄩㄢㄕˋ」、「ㄩㄢㄍㄨㄤˇ」。
  3. ㄩㄢㄩㄢˊㄅㄣˇㄩㄢˊㄍㄣㄩㄢˊㄖㄨˊ:「ㄉㄚˋㄉㄨㄛㄕㄨˋ˙ㄉㄜㄋㄧㄢˊㄑㄧㄥㄖㄣˊㄉㄡㄅㄨˋㄉㄠˋㄗˋㄐㄧˇㄒㄧㄥˋㄕˋ˙ㄉㄜㄩㄢㄩㄢˊ。」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淵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ān
解釋:
  1. 深水、深潭。
    【例】深淵、積水成淵
  2. 深、精。
    【例】淵泉、淵博
資料來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漢語拼音: yuān
解釋:
[名]
1.深水、深潭。如:「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史記.卷八四.屈原賈生傳.太史公曰》:「適長沙,觀屈原所自沉淵,未嘗不垂涕,想見其為人。」
2.根源、本源。如:「淵源」。《新唐書.卷一四九.第五琦傳》:「今之急在兵,兵彊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
3.人或物聚集的地方。如:「罪惡之淵藪」。《後漢書.卷八○.文苑傳上.杜篤傳》:「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
4.姓。如春秋時齊國有淵秋。
[形]
深。如:「學問淵博」。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卷三上.粵西遊日記一》:「其右有潭,淵黑一如獺子潭,而宏廣更過之,是名龍江。」
資料來源: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
四縣音
海陸音
大埔音
饒平音
詔安音
南四縣
釋義: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客家語常用詞辭典_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ian
屬性: 單字不成詞者
詞條來源: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_淵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

1. 迴旋之水流。《說文解字.水部》:「淵,回水也。」《字彙.水部》:「淵,水盤旋處為淵。」宋.梅堯臣〈依韻李密學合流河口見懷〉詩:「二水交流抱閭井,清潭幾曲自淵回。」宋.陳師道〈何郎中出示黃公草書〉詩四首之一:「龍蛇起伏筆無前,江漢淵回語更妍。」

2. 深水、深潭。《詩經.小雅.小旻》:「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後漢書.卷六○上.馬融列傳》:「聘畎畝之群雅,宗重淵之潛龍。」

3. 根源、本源。《三國志.卷一一.魏書.袁張涼國田王邴管傳.管寧》:「測其淵源,覽其清濁。」《新唐書.卷一四九.列傳.第五琦》:「今之急在兵,兵彊弱在賦,賦所出以江淮為淵。」

4. 深厚、深遠。唐.白行簡〈李娃傳〉:「淵思寂慮,默想曩昔之藝業,可溫習乎?」《儒林外史》第三五回:「莊尚志所上的十策,朕細看,學問淵深。這人可用為輔弼麼?」

5. 人、物聚集之地。《後漢書.卷二六.伏侯宋蔡馮趙牟韋列傳.伏湛》:「智略謀慮,朝之淵藪。」《後漢書.卷八○.文苑列傳上.杜篤》:「獲無用之虜,不如安有益之民;略荒裔之地,不如保殖五穀之淵。」

6. 姓。如周代有淵客。見《萬姓統譜》。

注音: ㄩㄢ
資料來源: 教育部異體字字典_淵
授權資訊: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臺灣3.0版授權條款
相關閩南語 相關客家語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