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相 - 教育百科
物 | |
相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Phas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具有相同成分和相同物理、化學性質的均勻物質部分。各相之間有明顯可分的界面,如:當空氣是氣相,鹽水是液相,冰是固相。在汞面上放一些水,則為兩個液相。兩塊晶形不同的硫黃(如斜方晶形和單斜晶形),則為兩個固相。在使用「相」這個術語時,並不考慮所含物質的數量,也不計較該相是否連續存在。如冰不論是1千克還是0.5千克,是一大塊,或是許多的小塊,都是一個固相。同一元素在一種物質中可以一種或多種化合物狀態存在,特定物質的物相都是以元素的賦存狀態及某種物相(化合物)相對含量的特徵而存在的,如銅礦石中有輝銅礦(Cu2S)和赤銅礦(Cu2O),分別以銅的硫化物和氧化物的狀態存在,兩種礦物中的含銅量不同,分別為79.85%和88.8%。又如大氣粒狀物和河湖底泥是一種非化學計量的混合物,多是多種物相並存的體系。通過物相分析可鑑定汙染物中的不同物相,了解其存在形態、化學組成及各物相之間的相對含量與它們的分布狀況,這樣才能真實的反應汙染物的物理化學特性,與其環境行為和生物效應之間的關係。物相分析是狀態分析的一種,有物理分析方法,如顯微鏡鑑定,X射線物相分析和差熱分析等;也有化學分析方法,如濕法化學分析法。在環境科學中指自然環境的組成要素,即大氣環境、水環境和土壤環境(有時包括生物環境),它們具有各自不同的屬性和明顯的邊界,通常稱為大氣圈、水圈、土圈、生物圈。環境中的相有五類,即氣—水、氣—土、水—土、水—水和土—土。兩者之間存在著界面,在一個相(某一環境要素)中也有各種不同的相存在。例如:大氣中的固體或液態粒狀物,水體中的懸浮物或底質等。化學物質在環境中的遷移轉化、分布累積與增長消失的過程,也就是它們在環境各相之中及各相之間的物理化學運動的過程;因此,有人把研究這方面變化規律的問題,稱之為「化學動態學」。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物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