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棄甲曳兵 - 教育百科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為歷史語言辭典,主要記錄語言使用歷程,適用對象為語文研究者。若您是為小學、國中、高中(職)的學習或教學,建議您優先使用《國語小字典》或《國語辭典簡編本》。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ì jiǎ yì bīng |
解釋:
拋棄鎧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逃走的狼狽狀。《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翬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棄甲曳兵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釋義: 曳,拖著。「棄甲曳兵」指拋棄盔甲,拖著兵器。形容戰敗落荒而逃。語出《孟子.梁惠王上》。後亦用「棄甲曳兵」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五十步笑百步」 |
|
典故說明:
孟子,名軻,戰國時鄒人,主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在孟子所處的時代,各國經常互相攻伐,為了遏止戰禍的蔓延,讓百姓過安定的生活,孟子便周遊列國,倡導實行王道,重視仁義,以改變這種好戰的風氣。有一次孟子去見梁惠王,梁惠王說:「我治理國事,真是盡心盡力了!河內遇到饑荒,就把河內的災民遷移到河東,又將河東的糧食運到河內來賑濟。當河東遇到饑荒,也是這樣處理。看看鄰國,沒有一個國君像我這樣用心的,但是鄰國的百姓沒有減少,而我國的百姓也沒有增多,這是什麼緣故呢?」孟子回答說:「您向來喜歡打仗,我就用戰爭來做個比喻。戰鼓咚咚的響著,兩軍開戰,刀劍交鋒,但卻有戰敗的士兵丟掉盔甲,拖著兵器逃走,有的逃了一百步停下來,有的逃了五十步就停下來。逃了五十步的人卻取笑那逃了一百步的人,說他膽子小。您覺得怎麼樣呢?」梁惠王說:「這是不對的,只不過沒跑到一百步罷了,但逃了五十步也是逃跑啊!」孟子說:「您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不會奢望百姓會比鄰國多了。」意思是說,梁惠王和其他國家一樣,都不實行王道,如何能期待有更多的人民來歸附呢!後來原文中的「棄甲曳兵」被摘出,成為一句成語,用來形容戰敗落荒而逃,亦用於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
|
用法說明:
語義說明
形容戰敗落荒而逃。 &比喻放棄或被打敗。 例句
|
|
書證:
01.《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源)
02.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二二七.炎興下帙》:「是時諸將合謀,大戰而勝,金人敗北,棄甲曳兵而走。」
03.《八段錦》第五回:「若果真話,我便打磨軍器,暗藏于房中,待他來時,著寔(實)殺他一陣,教他棄甲曳兵而走。」
04.明.劉基〈出身〉詩:「辭樓下殿向前行,棄甲曳兵身始清。臃腫牽連無跌斷,家資雖有亦須傾。」
05.清.梁啟超〈申論種族革命與政治革命之得失〉:「於是乎所謂國民總意說,不得不棄甲曳兵,設遯詞焉,而變爲國民多數說。」
06.《東周列國志》第六回:「被公子翬奮勇當先,只一陣,殺得宋兵棄甲曳兵,逃命不迭。」
07.《歇浦潮》第七五回:「他們抓不著我頭頸,乃知軍機失敗,於是乎棄甲曳兵而走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