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巴貝琳娜,拉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Barberina, La (1721-1799)
作者: 張麗珠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人名。義大利芭蕾伶娜,她生於巴馬巿(Parma),卒於西里西亞(Silesia)。師事福桑諾(Fossano)並成為其舞伴同赴巴黎。1739年在巴黎歌劇院(L´Opéra de Paris)首次演出拉穆(Rameau)的《Festes de Hébé ou Les Talens Lyriques》,表現令人目不暇給的技巧,尤以單足旋轉〈pirouettes〉、打擊小跳〈jetés battus〉及八次的交織打擊跳躍〈entrechats huit〉等動作最著名;其所擔綱演出的重要舞劇有:《石榴之后》(Reine de Grenade)、《愛之王國》(L´Empire de l´amous)、《Zaide》、《Dardanus》以及《Les Fètes grecques et romains》等。同時在倫敦與都伯林做客座演出,與多位貴族侯爵們的戀愛故事亦著名一時。1744年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大帝(Frederick the Great)邀她演出時,因與其最後一位情人斯徒華.麥肯齊勳爵(Lord Stuart Mackenzie)赴威尼斯旅行,導致被國王強行押回柏林;其後又沈迷於與國王間的羅曼史,並成為柏林宮廷劇院專屬的舞星,表演直至1748年止。1749年與樞密官柯塞基(Cocceji)結婚,同赴西西里島。1788年與柯氏離異,而成為坎巴尼尼伯爵夫人(Countess de Campaanini)。晚年管理其財產,並將其轉為一救濟貧窮女子的慈善機構。1935年時茅德烈克(L. Maudrik)曾為柏林國家歌劇院(Berlin state opera)編製芭蕾劇 ──《巴貝琳娜》(Die Barberina)。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Martha Bremser Ed《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of Ballet》1993.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巴貝琳娜,拉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