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琵琶舞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P´i P´a Wu
作者: 劉金吾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 僳族民間舞蹈。流傳於雲南省怒江、保山、麗江等 僳族聚居區。 僳語稱《其本欠》。因在琵琶伴奏下起舞,故名。有的地區伴奏樂器為小三弦,也叫《三弦舞》。每逢節日集會、婚嫁喜慶日子,只要有人彈起弦子,就會聚攏跳舞的人群,人們說:「弦子一響,腳板就癢,笛子一吹,搖頭擺尾」。彈弦子的人,既是伴奏者,也是領舞者,每變換一支曲子,舞步也即隨之變換。舞步由簡單到複雜,節奏由緩慢而逐步加快,情緒由舒緩到激烈,這些都由領舞者的曲調來作指揮。內容一般為表現生產勞動,但也有模擬動物跳和表現日常生活的。主要為圍圓起舞,也有二人一組起舞,二人舞時,男的將手搭於女的肩上,女的懷抱琵琶,邊彈邊舞。由於琵琶本身音量不大,舞中充滿一種委婉的情調。雖然舞步為踏地跺腳,但踏跺時含蓄而舒緩,有柔韌之感,踏跺後多接動力腿抬腳後又用前腳掌向後擦出,擦地同時將胯送出,如右腳擦地時,左胯向左送出,左腳擦地時,右胯向右送出,這種向後擦地和送胯動作為 僳族舞蹈之特點動作,也是與一般踏地抬腿舞蹈之顯著區別。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琵琶舞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