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甘棠〕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傅元龍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甘棠〕為〔詩經.國風.召南〕之篇名,共三章,都是賦體。詩文為:「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翦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說。」按周武王平定天下之後,以陝之右對周公旦,陝之左對台公奭,世代食邑於封國;詩文中之「召伯」,乃指周宣王時之召虎,為召公奭之後裔。召虎輔助宣王征伐南方的淮夷有功,曾聽訟於謝城的甘棠樹下,公正斷案,人民感懷其政績,對其遺跡故物亦珍惜愛護,不忍毀傷。
  〔詩經〕另有二處提及召伯:一為〔小雅.黍苗〕,旨在稱讚召伯營造謝城,不畏艱辛,斐然有成;一為〔大雅.崧高〕說明申伯為周宣王之舅父,受封至謝地,悉賴召伯營建成功。由〔詩經〕詩文之記載,召伯忠於邦國,著有功績,深受人民愛戴。人們把對召伯的懷念感恩,推受到與召伯有關係的甘棠樹上。對那棵甘棠樹,愛護備至,連其枝葉都不忍修剪,惟恐陽具生機,乃真情之流露。就如同〔說苑〕所云:「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由此可以看出人民對為政者的感受,好的政績,出於實心任事的人;而人民對好的為政者的懷念,即使時日長久,仍然不衰,所以人民才是公正的判斷者。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甘棠〕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